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良录》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宋市场发展的特点,并简述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市场出现的新现象,并说明这些新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新变化。
|
|
电视的发明是20世纪世界科技领域的一场划时代的革命,电视发明后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大众传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贝尔德在沿袭电影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了上百次试验,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发明电视。贝尔德说服富有的公司老板塞尔弗里奇为他提供赞助,更加专心地研究起电视来。很快,贝尔德就向英国政府申请了专利,赞助商也很快意识到这项发明市场前景广阔,于是纷纷投资,成立了几家公司。 材料二 2011年9月11日是美国“9·11”事件十周年纪念日。当地时间8时40分,“9·11”十周年纪念活动在美国世贸中心遗址正式开始。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通过卫星电视观看了这一纪念活动,不断交换的电视画面让人们又回忆起十年前的那场灾难。 (1)根据材料一,归纳推动电视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 (2)材料二体现了电视的什么功能和其作为大众传媒的哪些特点? (3)影视艺术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 ——罗曼·罗兰 材料二 (此曲)本欲献给法国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称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一定时代的良心和代言人,艺术作品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 材料三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摘编自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1)指出材料一、二所涉及的音乐作品的名称及所属的流派。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一定时代的良心和代言人”的?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浪漫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绘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各举一个代表作品。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何认识?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术作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图是18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的两幅美术作品。 根据材料指出东西方美术的特征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
|
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甲、图乙是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宗教绘画作品。 材料二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材料三 图丙是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亚威农少女》。当时有人批评道:“(他)好像在提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而直到30年后的1937年,《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是240万美元。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诀别,成为一个新的美术画派的风云人物。 (1)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一幅绘画作品是文艺复兴的产物?请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是指怎样的社会状况?它给欧洲文坛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新的美术画派”有何特点?简要说明这一艺术流派出现的背景。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民族文学形成于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逐渐摆脱英国文学的垄断。美国建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这同美国的民主自由、个性解放的观念相融合,形成了美国文学中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特征。美国是多民族的国家,移民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年轻的民主共和国使人们满怀信心,吸引着旧世界更多的人们奔向新的大陆,因此,19世纪上半叶的北美文学创作具有浪漫主义色彩。19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怀疑“人人自由、幸福的天堂”的真实性,批判现实、揭露黑暗的作品增多,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流。 ——摘编自童明《美国文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18—19世纪美国文学发展的某个特点或某个风格流派,并对其进行简要阐述。
|
|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近代西方不同文学流派先后兴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材料二 浪漫主义的乔泊·桑对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所说的“你既有能力而且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我总觉得有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应当的来描绘它。” ——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 材料三 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当时的文学家们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2)据材料二,简要指出现实主义艺术和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区别。 (3)据材料三,概括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在心理上的体现。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院要把科技大学办好,选数理化好的高中毕业生入学,不照顾干部子弟。这样做要是犯错误,我首先检讨。这不是复旧!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还有问题。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比如我们提高工厂自动化水平,要增加科技人员,这就要靠教育。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体力劳动,世界上发达国家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都是走这个道路。科技人员是不是劳动者?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 ——1975年邓小平《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教育与生产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 ——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梁启超曰:“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 材料二 新中国教育大事记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女学”兴起的原因,概括梁启超的“女学观”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从1952年或2000年中,选取一个发展阶段,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原因。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提出,冷战结束后,相对简单的两极关系已为多极、多文明的远为复杂的关系所取代。下面示意图是其对未来部分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 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其中一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对其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并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