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O2的摩尔质量是44g B. 标准状况下,1mol H2O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C. 常温常压下,1molSO2的质量是64g D. 0.1 mol·L-1 NaCl溶液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
|
|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A. 该粒子为阳离子 B. 最外层电子数为2 C. 核外电子数为8 D. 核外有3个电子层
|
|
|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Fe(OH)3胶体 B.盐酸 C.NaCl溶液 D.CuSO4溶液
|
|
|
据报载我国最近合成新的同位素,其中一种是 A. 72 B. 113 C. 185 D. 257
|
|
|
下列各组物质按照金属单质、混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 水银、石灰石、过氧化氢 B. 氮气、空气、二氧化碳 C. 镁、海水、氧化钠 D. 铁、氢氧化钙、氧化铜
|
|
|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冰山融化 B. 海水晒盐 C. 粮食酿酒 D. 水果榨汁
|
|
|
在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粉。 (1)若将50mL 4mol/L 稀HNO3和200mL 0.5mol/L稀H2SO4混合后,加入19.2g 铜粉,微热,充分反应。 ①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溶液中铜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②若使铜粉全部溶解,还需加入0.5mol/L 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 (2)若c(SO42—)+c(NO3—)=a mol·L-1。取200 mL该混合酸,则能溶解铜的最大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用含a的式子表示)。
|
|
|
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夹持仪器略去)。
(1)A中装有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是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实验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试管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
|
|
(1)固体正盐A, 可以发生如右图所示反应,其中E、I为中学常见的两强酸,则:
①A为_____________; ②F ③Fe与少量I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CO2气体中混有少量C,欲除去C时,最好选用_______试剂; (2)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X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下列问题: ① 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个电子层。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_____周期,第____族; ② 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 PbO2可由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④ 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点为样品失重4.0% (即
|
|
|
X、Y、Z、W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气体。已知:X、Y、Z三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在工业上都可以用碱液吸收;X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物质;Y是一种单质,它的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Z是硝酸工业的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能与水反应;W气体的水溶液滴入酚酞变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两种气体按物质的量之比1:1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发现,Z在催化剂条件下能与W反应,反应产物中的单质应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则其中的氧化剂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Z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