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过程称为工业化 B.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C.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减少 D.此过程中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关于图示过程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城市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增加 B.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质量下降 C.城市工业废渣有利于改善城市土地质量 D.出现“热岛”现象,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
|
2011年春节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民工荒。据分析,此次民工荒主要是源于近年来沿海向内地的大规模产业转移。与该次转移的产业主要特点相符的是图中 A.甲 B.乙 C.丙 D.都不是
|
|
关于“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产业革命时期 B.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口的负增长 C.“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往往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 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是其区别于其他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
|
我国古代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
|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2.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为了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D.郊区劳动力素质高
|
|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 B.人口的消费水平 C.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的素质
|
|
下图是“台湾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 D.目前处于人口加速增长阶段 2.针对2031年台湾省将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主要的措施有 A.鼓励生育 B.积极实行计划生育 C.大量向海外移民 D.尽快提高人口素质
|
|
下列图片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景观图,判读图中反映的主要地理特征,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图中反映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的有 (2分) (2)A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1分)该地区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分别是,先 后 (2分)影响该地区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气候特征是 。(1分) (3)B地区所在的自然区的地形主要是 。 (2分) (4)C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2分) (5)D地区的气温变化特点是年较差 (大小),日较差 (大小)。(2分)
|
|
读湄公河上游和下游地形的剖面图,回答问题。(16分) (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山河相间,大河由________向________延伸(2分)。 (2)湄公河上游流经山区,______作用显著,河谷成______字形,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______资源。(3分) (3)湄公河下游河谷________,水流________,泥沙沉积,河流附近形成________(冲积或者侵蚀)平原, ______ __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4分) (4)东南亚许多大河的沿河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人口________,是重要的____ ____区。(2分) (5)简述中南半岛的气候状况及其成因。(5分)
|
|
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___________,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3分) (2)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按河水是否流入海洋来分,甲区域河流主要是 ,河流补给主要是 ;乙区域的河流主要是 ,河流补给主要是 。(4分) (3)甲区域最富盛名的经济作物是______,(1分)该地区发展此作物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2分) (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