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南方区 C.西北 D.北方区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西南区 B.北方区和南方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
|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A.冬季 B.秋季 C.春季 D.夏季 2.现阶段,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3.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4.图中a、b、c、d四个聚落,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A.a B.b C.c D.d
|
|
|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己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2.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B B.CD C.DE D.AE 3.对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比较充分的是 A.BE B.CE C.AD D.AB
|
|
|
下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A.宁、陕、晋、川、鲁 B.甘、宁、陕、晋、豫 C.青、甘、宁、内蒙古、豫 D.新、青、陕、晋、豫
|
|
|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A.水能、风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生物能、核能 D.天然气、石油 2.A地形区土地利用主要类型是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沙漠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B.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 C.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 D.夏季A、B、C三地,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A地
|
|
|
读“世界人口年龄系数示意图”,分析 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四条曲线中,已知A曲线是发达国家老年人口年龄系数,判断另三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是 ;代表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年龄系数的是 ;代表发展中国家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是 。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时间发展上世界老龄化程度有 的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老龄化进程也存在着 差异。 (3)图中显示出大约在 年,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首次超过少年儿童人口系数;大约到 年,世界上的老人将多于少年儿童。 (4)发展中国家在人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0世纪是 ,20世纪以后将面临 。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2010年10月21日,受台风“鲇鱼”影响,台湾宜兰县暴雨不断,山区降水达到1000mm,宜兰县冬山乡丸山地区水淹严重。台湾环岛游的游客由于途经的苏花公路(图9)发生塌陷,致使道路中断。 材料二 : 台风“鲇鱼” 路径图(图1、图2)
(1)台风是属于 天气系统。“鲇鱼”在图1中位置时汕头的风向是 。 (2)苏花公路东临太平洋,在地形上称“清水断崖海岸”(如图3),依山傍海垂直又陡峭的断崖景观,名列为台湾八大景之一。“清水断崖海岸”地质作用强烈,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 (3)台湾山脉森林树种(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有 和 。 (4)读图2,台风“鲇鱼”移动路径是 。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的变化是 。 (5)读图2,该台风在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哪些?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措施。
|
|
|
图为2000年台湾外籍工人分布图。请回答下列各题
1.台湾地区外籍工人分布呈现的特点是 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西北多东南少 D.中部多四周少 2.导致台湾地区外籍工人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类型 B.气候特征 C.耕地多少 D.经济水平
|
|
|
图为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大多是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 C.欧洲为净流入大洲 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导致 2.图中属于人口净移出区的洲是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3.由图中可知,人口移出总数最多的洲是 A.亚洲 B.非州 C.欧洲 D.拉丁美洲 4.接受世界其它各大洲的移民流入是 A.欧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
|
|
下图中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国内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依次是( )
A.①德国 ②俄罗斯 ③日本 ④美国 B.①俄罗斯 ②德国 ③美国 ④日本 C.①美国② 日本③俄罗斯④ 德国 D.①日本②美国 ③德国 ④俄罗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