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和糖料作物“南蔗北甜”的分布,分别反映了农业生产的 ( ) A.地域性、持续性 B.地域性、周期性 C.季节性、地域性 D.周期性、连续性
|
|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数量方面常常不相上下。但在接待国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有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万人次。 材料二:1992年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每年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以10万人次计。随着游人的增多,动物有所减少并自然隐退到景区内人迹罕至的森林深处去了。沟内有名的五彩池,其水位大幅下降。 (1)桂林和杭州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前者主要是 景观,后者则以 景观为主。 (2)材料一说明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中,除了游览价值外, 和 也是重要因素。 (3)材料二反映的因游人增多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和 。 (4)请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上分析五彩池水位下降的原因。
|
|
|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规划具体目标是:2010年全国大陆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下降到1%以下。21世纪中期人口达16亿,之后开始下降。2005年1月6日,我国人口中的第十三亿个公民出生,不过我国13亿人口日比预计推迟了4年。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 。 (2)当前,我国仍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 (3)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采取哪些措施?
|
|
|
读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构成表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耕地面积表,回答下列问题: (9分) 表一(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构成表)
表二(世界主要国家人均耕地面积表)
(1)表一中反映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 (2)表二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 (3)目前,我国人与地突出的问题是 。因此,我们要把“ ” 和 “珍惜和合理利用 ”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
||||||||||||||||||||||||||||||||||||
|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问:“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黄河水量最大的月份是7、8月,原因是 。秋末和春初在 河段和 河段易形成凌汛。 (3)黄河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上游地区相比,下游地区缺水更严重,这是因为 。 (4)小浪底和刘家峡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
|
|
读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表,回答下列问题:(9分)
A. 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 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 C. 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 华北平原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各地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原因是 。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
|
|
|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从等高线的形状分析,中部地形是 。 (2)中部地形的名称叫 ,它的海拔为 米左右,该地形区位于我国的第 级阶梯上。 (3)该地形区西部海拔上升到3000米以上,是我国的 山区,该地形区的东部海拔上升到1000米,是我国的 山。(填写山脉名称)
|
|
|
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分布在( )的地区。 ①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 ②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强 ③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 ④一般依附于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
|
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 A. 春小麦、大豆、玉米 B. 春小麦、水稻、棉花 C. 冬小麦、玉米、大豆 D. 冬小麦、大豆、甜菜
|
|
|
关于我国水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位次较低 B. 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分布在青藏高原 C. 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办法是大力开采地下水 D.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