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A. B. C. D. 2.关于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上升气流 B.甲处可能为阴雨天气 C.乙处为上升气流 D.乙处肯定天气晴好 3.图中四点气压值高低分布正确的是 A.甲>乙>①>② B.乙>甲>①>② C.甲>乙>②>① D.乙>甲>②>① 4.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 B.空气的上升或下沉 C.气压差异 D.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
|
|
下图是“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 A.紫外线 B.可见光 C.红外线 D.X射线 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3.夏季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D.太阳辐射无法穿过云层 4.图示阴影部分A表示 A.大气对紫外线的削弱 B.大气对红外线的削弱 C.大气对可见光的削弱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5.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并向大气排放,破坏臭氧层,则会使 A.A部分增大 B.A部分缩小 C.B部分增大 D.C部分缩小
|
|
|
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干洁空气中体积比例最大的是 A.氮(N2) B.氧(O2) C.氩(Ar) D.二氧化碳(CO2) 2.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氮(N2) B.氧(O2) C.氩(Ar) D.二氧化碳(CO2) 3.低层大气中除干洁空气外,主要还有 A.臭氧(O3) B.氨气(NH3) C.甲烷(CH4) D.水汽和杂质
|
|
|
看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澳大利亚的一位居民把一个密封的玻璃瓶扔进了大海,若干年后却被一位秘鲁居民捡到了,你认为这个玻璃瓶随哪些洋流漂去的?(3分) (2)纽芬兰渔场是由图中______和______(填代号)两洋流相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是由图中______和______(填代号)两洋流相遇形成的。 (3)图中所示洋流处在哪个季节?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2分)
|
|
|
看下列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图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地质构造,C属于____________山,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属于____________谷,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泰山属于上列_______(填字母)地形。 (2)要修隧道,若只考虑背斜或向斜的构造,应选择在______处,试分析其原因(要求:至少写两点,2分)
|
|
|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图中1-6分别表示水循环过程的六个环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循环对地理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要求:至少写两点,共4分)
|
|
|
读图回答
(1)该天气系统的气压状态是:中心气压______(高或低)于四周,处在______半球。受该天气系统的控制,天气状况是______(阴天或晴天),锋面出现在低压中心的______位置。 (2)ABCD四处中哪些位置容易出现阴雨天气?分析原因。(原因各2分)
|
|
|
有关后工业化阶段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B.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影响加强 C.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将逐渐缩小 D.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
|
|
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铝土矿 B.耕地 C.森林 D.水能
|
|
|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降水增多,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