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图8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

含量丰富的大煤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乡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2分)

 

(2)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你推测一下会有哪些变化?(4分)

 

 (3)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2分)

 

(4)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洞庭湖在清初和20世纪70年代形态图(图7)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成水湖泊,1957年至1981年,实测水位下降了2.65米,面积减少了278平方千米,近年来水位仍在持续下降,湖面继续缩小,原先离岸的鸟岛现在已和湖岸相连,成为一个半岛,给鸟类的生长繁殖带来不利影响。

  (1)依据材料,描述洞庭湖形态的变化。(1分)

 

(2)分析造成两大湖泊萎缩的原因有何不同。(4分)

 

 (3)青海湖的萎缩会造成哪些危害?请你为如何保护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提几条建

议。(5分)

 

 

25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点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以下关于这三项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西气东输工程既是资源调配工程,又是交通建设工程

    B.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重要措施

    C.西电东送的发电能源都是非可再生能源

    D.三项工程都经过了沪宁杭工业基地

 

图6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

  材料1:为了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

笼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

和发展其他产业。

    材料2:目前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水平

  环保门槛

珠三角某市

 5 000万元

 30万元左右

 1500元左右

禁引污染企业

粤北某市 

<5000万元

 2万元左右

 500元左右

免征排污费

1.有关珠三角向粤北地区转移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劳动力需求量大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2.“腾笼换鸟”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③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图5),回答19~2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在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是使用玉米芯。与其他相比,我国用玉米芯作原料制取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是    (    )

        A.扩大林木的使用范围   

B.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

        C.推动工业化进程   

D.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2.下列关于该地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B.减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C.挤占本应种植粮食作物的大量土地

D.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

发和利用。据此回答16~18题。

1.TvA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它所确定的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

    A.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    B.流域的综合开发

    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D.河流的梯级开发

2.TVA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是    (    )

①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

    ③恢复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

④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    )

     A.防治水污染   

B.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C.保护水源涵养林   

D.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4~1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    )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

化,图3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关于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有利于    (    )

①晋煤外运   ②西气东输   ③西电东送   ④南水北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据此回答9~10题。

降雨量

(mm)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1.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隋况的是    (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37866/41910) 首页 上一页 37861 37862 37863 37864 37865 37866 37867 37868 37869 37870 3787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