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历程,认为可取的发展模式是( ) A.先污染后治理 B.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数量 C.边污染边治理 D.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
|
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创建旅游胜地,发展地方经济 B.便于加强国防交流与合作 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 D.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
|
|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A.人口问题 B.污染问题 C.资源问题 D.发展问题
|
|
下列生产活动中,可能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是 ( ) ①洞庭湖区围湖造田 ②黄土高原修筑梯田 ③内蒙古草原退耕还牧 ④藏北高原上藏羚羊被大量偷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1.上述资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C.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D.人口增长过快 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 ( )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光照条件变差
|
|
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春季森林火灾 B.夏季长江中下游洪水 C.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D.冬季海南岛橡胶园受寒潮袭击
|
|
表为某区域2004—2007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 )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2.与2004年相比,2007年该区域 (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
|||||||||||||||||||||||||||||||
读图,回答第问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和下列哪些过程有关 ( ) A.ab B.ac C.bd D.bc 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 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④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
为避免该区域土地的进一步退化,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 (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 D.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
|
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 A.黄土高原地区 B.华北平原地区 C.西北内陆地区 D.南方低山丘陵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