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代表南亚三种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读图回答30~31题。 1.若其代表水稻、棉花、小麦的分布,则正确的顺序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2.造成三种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降水 D.热量
|
|
读图,斜线部分表示世界著名棉花生长区,回答28~29题。 1.斜线区域适宜棉花生长的条件主要是 A.光照强、土壤肥沃 B.降水多、交通便利 C.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D.交通便利、技术水平高 2.关于斜线区域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世界重要粮食生产国 B.都有河流流经,且夏季流量丰富 C.人口密度都较大 D.电子工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主要工业部门
|
|
图为“某国1970年与1993年出口产值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26~27题. 1.该国可能是 A.欧洲国家 B.非洲国家 C.拉丁美洲国家 D.亚洲国家 2.关于该国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仍未摆脱农矿产品出口为主 B.锡矿出口量变化幅度不大 C.经济具有明显的转型 D.石油、天然气出口产值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油价提高
|
|
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
|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回答24题。 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某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都分布有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向社会公众发出紧急呼吁:“口下留情救绿荫!”此现象说明,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 A.进行国际合作 B.实施清洁生产 C.选购绿色食品 D.公众认识与参与
|
|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表达的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题是: A.大力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 B.颁布保护环境的法律,建立环保机构 C.加强全球合作,共同保护环境 D.进行国土规划,搞好国土整治
|
|
下列关于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中,能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有效地遏止环境的大规模恶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是: A.经济手段 B.技术手段 C.法律和行政干预 D.宣传教育手段
|
|
2001年12月,湖南省宣布洞庭湖区开始实行“冬季休渔”,其目的是: A.冬季寒冷,鱼类资源种类单一 B.为本区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一项措施 C.每年冬季有许多鱼类在此过冬,为保珍稀鱼类不至于减少 D.冬季鱼市需求量少
|
|
读图,回答19题。 有关渔业产量的叙述,与图不相符的是: A.当捕鱼量达到C点时,鱼群就耗竭到无法再生产,无鱼可捕 B.OX表示最大资源再生量 C.通过控制捕捞活动可以使渔业产量持续增长 D.一旦捕捞量超过X点,渔业产量将开始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