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为我国两个省级行政中心,据此回答4~6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 B.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 C.甲地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比乙地远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较乙地大 2.有关甲、乙两地所在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年降水量比乙地少 B.甲地海拔高,乙地海拔低 C.甲地所在省区年太阳辐射强,风能资源丰富 D.乙地所在省区地表崎岖,水能资源丰富 3.甲地所在省区局部地区出现岩石大面积裸露,主要原因是 ①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加强 ②流水侵蚀作用强 ③气候干旱少雨 ④植被破坏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图为四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第3题。 仅根据气温和流向判断,下列河段中容易发生凌汛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曹州(菏泽古称曹州)牡丹甲天下”,家住北京的玲玲利用周末乘火车去菏泽看牡丹,并顺利返回。在整个过程中,玲玲使用了四幅地图:①中国地形图,②中国铁路分布图,③菏泽市交通图,④曹州牡丹园导游图。据此回答1~2题。 1.对玲玲这次出行没有明显帮助的地图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果上述四幅地图图幅大小一样,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 (3)请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是什么自然因素使北京附近地区不能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4)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
|
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 (1)AB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1950年以后,发展中城市化速度加快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目前处于城市化__________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____________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出现了__________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______________,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
|
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城市人口56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C-D一线的地租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2)若该市是我国某城市,目前城市等级为________,20年后城市人口预计达113万。根据图中信息简述促进该城市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3)该市工业区布局的主要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 (4)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5)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为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
|
|
读“我国人口增长指标变化图”,回答问题。 (1)四组人口指标中,1949年以来一直下降的是________率,主要原因________。 (2)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70年代中期后自然增长率明显呈________趋势,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成为________模式。但我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仍然十分巨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实行________。
|
|
图是某地农业用地地租示意图,读图回答49~50题。 1.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水源 D.气候 2.计划在X、Y、Z三地发展花卉种植、乳牛饲养、小麦生产,下列方案最合理的是 A.X地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最高 B.Z地应该发展花卉种植 C.距城市20—60千米远的地方适合饲养乳牛 D.小麦生产应位于距城市40—100千米处
|
|
要减少城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扩大城市的规模 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 D.推广使用渗水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