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此图说明该地区 ( ) A. 城市化水平很高 B. 城市人口为2 500万 C.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D. 人口密度大 2.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 ) A. 中国 B. 印度 C. 英国 D. 美国 3.形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 国家政策影响的结果 B.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农村人口大量过剩造成的 D. 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
|
读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铁路 2.影响该城市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资源 C.政治 D.铁路
|
|
2011年春运工作从1月11日正式启动,2月19日结束,为期40天,其中春节 前15天,节后25天。据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部门介绍,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 量将达到23.2亿人次,比去年春运增长3.5%。据此回答问题。 1. 2011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 ) A. 国际人口迁移 B. 国内人口迁移 C. 省际人口迁移 D. 人口流动 2.有关春运旅客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春节前主要是从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民工输出大省前往珠三角、长 三角和京津地区 B. 春运客流构成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和探亲流 C. 春节后学生流向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高校集中地 D. 农民工外出务工客流仍是春节客流的主要构成部分 3.每年春节期间铁路客运都要面临“春运”压力,其主要的原因是( ) A.铁路运输速度慢 B.铁路货运量大 C.民工人数多 D.为了安全减少车次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渭河谷地的古代农业发达,人类活动频繁。渭河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但由于开疆拓土、修筑宫殿、营造坟墓,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环境逐渐恶化。公元4世纪时,一次山洪爆发,竟冲下百万颗大树。唐代以后,渭河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 (1)说出古代渭河谷地农业发达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导致山洪爆发和渭河流量减少这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4分) (3)你认为对该地区进行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4分)
|
|
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据图说出该地城市化发展的表现。(4分) (2)随着城市的发展,自来水厂位置出现什么变化,并分析原因。(4分) (3)由图中所知,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该城市采取了哪些做法。(4分)
|
|
图是某房地产公司在杭州(30°N)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说出该幢商品房阳台朝向及设计的目的。(4分) (2)若在其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底层全年的正午均能晒到太阳。设计者在规划 两楼间距时,需考虑该地一年中 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和 (原楼、新楼)的高度。 (4分) (3)分析杭州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6分)
|
|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问题。 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2.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造林种草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平整土地
|
|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问题。 1.该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2.田纳西河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稳定了灌溉水源 ③避免了洪涝灾害 ④增加了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
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据此完成问题。 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能大量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目前国家已禁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荒地,主要原因是 A.粮食生产过剩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劳动力缺乏 D.转向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
|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有36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的总和,并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阅读材料和“中国荒漠化土地现状图”,完成问题。 1.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是 A.新疆 B.内蒙古 C.西藏 D.宁夏 2.全球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全球降水量减少 B.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C.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D.农民进城、土地抛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