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岛屿简图,读图回答题。 1.该岛地势 A.中部低,四周高 B.中部高,四周低 C.西北高,东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2.该岛的城市和公路分布具有 A.沿河谷分布的特点 B.网格状分布的特点 C.环岛屿分布的特点 D.与纬线平行的特点
|
|
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 B.陆地环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不同部分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C.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D.某个陆地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
|
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我国的夏季风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长江 D.我国的冬季风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A.① B.④ C.⑤ D.⑥
|
|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里。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1.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 2.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3.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
|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古诗不仅诗句优美,表达作者情感丰富,同时还蕴含着科学知识。根据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及图,回答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其中描述的现象 A.是一种地方性分异规律 B.是两地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于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角度理解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
|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3.该山可能位于 A.40°N附近 B.40°S附近 C.赤道附近 D.极圈附近
|
|
海流发电是依靠海流的冲击力使水轮机旋转,然后再带动发电机发电。目前海流发电站通常浮在海面上,用钢索和锚加以固定。读图完成题。 1.假如该设施是安置在日本东南部海域,该设施应朝向 A.东 B.南 C.西 D.北 2.下列自然地理现象中,可能对该设施造成破坏的是 A.沙尘暴 B.暴雨 C.地震 D.台风
|
|
图为“非洲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题。 1.A处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 千米,而最窄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受到 A.暖流影响 B.海陆分布影响 C.大气环流影响 D.寒流影响 2.C处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降水 C.地形 D.洋流 3.B处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 A.温带海区 B.寒暖流交汇 C.上升流的影响 D.河流的注入
|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亚洲某农作物分布图 材料二 美国部分农业地带分布图 材料三 人口变化折线图 (1)甲图中影响①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1分) (2)乙图②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而该国五大湖沿岸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影响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美国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其迁移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该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现因政府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又“重振雄威”。(4分) (5)丙图中的Ⅰ、Ⅱ两条人口变化折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_______线。
|
|
下图为印度的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个工业区区位条件的异同点。(5分) (2)针对沪宁杭工业区在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应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