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某五个省级行政区某年农业产值统计表”。读表完成小题。
1.表中①~⑤省级行政区对应正确的是 A. 内蒙古、上海、江苏、四川、西藏 B. 上海、内蒙古、西藏、江苏、四川 C. 江苏、四川、内蒙古、上海、西藏 D. 四川、西藏、上海、内蒙古、江苏 2.关于①③④⑤省级行政区农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以山地牧业为主,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B. ③渔业产值高,以近海养殖和远洋捕捞为主 C. ④南部和北部的农业差别大,南部热量足,种植业比例大,北部牧业比例大 D. ⑤面积最小,农业总产值最低
|
||||||||||||||||||||||||||||||||||||||
我国318国道大致沿30°N纬线延伸,沿线景观极为丰富,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小题。 1.关于318国道沿线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 依次穿越湘、鄂、皖等省区 C. 自西向东依次与京九、京广、京沪线相交 D. 通过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分区 2.下图是318国道某段路线航拍图,该段的位置可能在 A. 上海-宜昌之间 B. 宜昌-成都之间 C. 成都-林芝之间 D. 拉萨-樟木之间
|
|
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指的是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径流深度是将计算时段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水文测站以上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以毫米计。下图表示我国年降水量、年径流曲线与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变化。读图,回答小题。 1.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 ①年降水量 ②径流深 ③河道频率 B. ①河道频率 ②径流深 ③年降水量 C. ①径流深 ②河道频率 ③年降水量 D. ①河道频率 ②年降水量 ③径流深 2.下列有关河道频率南北地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系密度的空间分异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呈反比 B. 东北河道频率高于华北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显著增多 C. 华北平原地表物质渗透性强,径流量偏小,故河道频率也很小 D. 湛江以北石灰岩地区大量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使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达到最大值
|
|
读我国某省区各气候带面积比重统计图,回答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省区位于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西南地区 D. 东南地区 2.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纬度较高,南北跨纬度较大 B. 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C. 以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D. 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
|
|
读1978~2004年我国部分省市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对比图,完成小题。 1.我国非能源矿产与经济增速不匹配的省份是 A. 蜀、辽 B. 豫、滇 C. 陇、黑 D. 京、赣 2. 闽、粤两省矿产资源不足,但经济增速较快,主要得益于 A. 市场广阔 B. 劳动力资源丰富 C. 科技先进 D. 地理位置优越
|
|
下图为位于42°N附近的我国某山地北坡自然带谱分布图。读图回答小题。 1. 该山地为 A. 长白山 B. 秦岭 C. 天山 D. 阿里山 2.关于a、b两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湖的形成原因与贝加尔湖相同 B. b河流经沙漠地区,流量小 C. a湖是b河的主要补给水源 D. b河一年中有春汛与夏汛两个汛期
|
|
下图为“中国四季分配类型图”,读图回答小题。 1. 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季分配类型依次是 A.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四季如春 B. 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四季如春、长夏无冬秋去春来 C. 四季如春、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长夏无冬秋去春来 D.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四季如春、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长夏无冬秋去春来 2.影响图中A处四季分配界线走向的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纬度 D. 海陆位置
|
|
下图示意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计划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读图回答小题。 1.我国不同区域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总体上表现为 A. 沿海地区均较早,内陆地区均较晚 B. 南方地区均较早,北方地区均较晚 C. 东部地区较早,西部地区较晚 D. 直辖市2020年前都实现了“人口零增长” 2.导致各地出现“人口零增长”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便利程度 B. 城市化水平 C. 人口迁移率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
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的直接因素是 A. 夏季风的强弱 B. 冬季风的强弱 C. 太阳直射点移动 D. 厄尔尼诺
|
|
下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读图回答小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 3° B. 5° C. 8° D. 10° 2. 图中山脉 A. ①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B. ②是黄河的发源地 C. ③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D. ④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