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冬至日四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四地按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2.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表中③地位于②地的( ) A.东南方 B.西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
|
||||||||||||||||
读图,图中是海洋上的一个岛屿,a和b分别表示两条纬线,完成下列问题。 1.若a和b分别表示赤道和北回归线,那么关于甲乙两地气候和自然带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 B.乙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雨林 D.乙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若a和b分别表示北纬40°和北纬60°,岛屿以东不远就是一块大陆,则( ) A.甲地可以种植甘蔗 B.乙地主要从事粮食种植 C.岛屿的最高峰能终年看到积雪 D.仅考虑盛行风向,甲地沿岸更适合建设港口
|
|
下面为“某河流水位变化及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某河流水位的变化 该河流域气候资料图 1.该河枯水期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为了遏止图示水位变化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下游疏浚河道 B.中游加固堤防 C.上游退耕还林 D.强化用水管理
|
|
如图,AB、CD和EF是经线,AB、CD的经度差与CD和EF的经度差相等。CF是晨昏线,AE和BF是纬线,且D地在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相等的,阴影范围和其他地方日期不同,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14时或23时 B.2时或14时 C.5时或8时 D.8时或23时
|
|
图A和图B分别是甲岛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和乙岛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甲、乙两岛面积较大的是 岛;(1分)图B中a、b两小岛之间最短距离约为 千米。(2分) (2)图A中所示的甲岛20℃等温线弯曲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1分) (3)根据图B中信息,描述乙岛地形特征。(4分) (4)甲、乙两岛7月都盛行相同方向的风向,但成因不同,乙岛此风形成原因是: (2分) (5)试分析甲岛东侧气候类型的成因。(6分)
|
|
(9分)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图中的比例尺是1∶2 000 00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可能会形成冲积扇平原的地方是( )(1分) A.① B.② C.③ D.④ (2)请根据图中等高线与等潜水位线的特征,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4分) (3)判断图中A区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4分)
|
|
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图中α=75.5°,斜线为晨昏线一部分,且北京昼长夜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据此判断回答。(12分)(如图为西半球)
(1)图中A点地方时是_______,北京时间(东八区)是______。(2分) (2)如果北京时间是星期五,则在全球星期五的经度范围是 向东到 。(时区内日期相同)(2分) (3)这一天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且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在逐日____(增加、减小)。(2分) (4)这一天北极圈上的昼长是_______小时。(2分) (5)在下面的南北半球图上画出晨昏线,并在夜半球上用斜线画上阴影。(先判断各经线经度)(4分)
|
|
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原因形成的。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自由大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变大,因而流入谷底,成为山风。 下列四幅图中,能准确表示山风的是 ( )
|
|
下图为极点附近的部分日照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读图回答:
1.此时刻( ) A.全球新的一天小于全球的2/3 B.国际标准时间为7时 C.我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正好日出 D.北京时间为21时 2.此季节( ) A.旧金山地区处于温和多雨时期 B.长江流域处于梅雨时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
|
|
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2.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约为16~21℃,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3.某地(113°42′E ,34°44′N)海拔110m,该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