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a、b、C代表等值线相应的数值。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且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线为集水线,山谷线 B.mn线为分水线,山脊线 C.pq线为分水线,山脊线 D.mn线为集水线,山脊线 2.若图中曲线为近地面垂直方向等压面分布图,且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对应的近地面天气晴朗 B.n对应的近地面天气晴朗 C.q对应的近地面气压一定比n地近地面气压高 D.n点气压一定比m点气压低 3.若图中曲线为等温线,a>b>C,且图示地区为大范围的、海陆兼备的地区,pq位于陆地,mn位于海洋,则此时 A.p地一定盛行夏季风 B.地中海表层海水盐度为一年中最低 C.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D.m地可能有寒流通过
|
|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三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四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A.蓝波段 B.绿波段 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棉花盛蕾期对各波段的反射率均比盛絮期高 B.棉花盛絮期对蓝波段、绿波段和红波段的反射率比盛蕾期明显降低 C.9月份番茄对绿波段的反射率略低于6月份 D.6月份玉米对红波段的反射率略高于对绿波段的反射率
|
|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该年,图中所示各省区中 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较高 B.江苏新增人口最多 C.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高 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 2.江苏比西藏承载更多人口,这说明江苏比西藏 A.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B.生活消费水平更高 C.交通运输条件更便捷 D.人均生存空间更大
|
|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日照时数空问分布。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高度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①B.②C.③D.④
|
|
某城市(46°N,127.5°E)公司办公楼周围有四处露天停车位(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6月某日天气晴好,胡先生8点(北京时间)将车停到当日庇荫条件最好的停车位,办公楼刚好为汽车挡住阳光,为确保在胡先生16时下班前爱车不被阳光暴晒,他应该 A.下班前不必将移车位 B.最迟15:30前要移车位 C.最迟15时前要移车位 D.最迟14:30前要移车位 2.下列节日中,阳光照射办公楼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劳动节B.儿童节C.建军节D.国庆节
|
|
下图为30°S附近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层示意图,R河流正值汛期。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Q地海拔可能为 A.350米 B.500米 C.650米 D.800米 2.此季节,该地区 A.温和多雨 B.山麓落叶阔叶林枝繁叶茂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盛行东南风 3.关于R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B.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C.北岸泥沙淤积较多 D.河流冰期较长 4.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B.图示地貌由内力作用形成 C.②处比①处建地下隧道更合理 D.①处比②处更可能找到石油
|
|
地球上自然景观往往因海陆位置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据此回答小题。20°S非洲大陆的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分别是 A.硬叶林、草原 B.雨林、荒漠 C.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
|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中心湖泊及一些小湖泊生态功能近乎丧失殆尽。为解决此问题,武汉市开展“以水治水,引江入湖、江湖连通”的试验,即从汉江引水入汉阳的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和南太子湖,然后流入长江。结合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1.城市中心湖泊生态功能衰退的原因,不包括 A.用水过度,水域萎缩 B.污水数量巨大,直接排放 C.水循环微弱,更新再生极慢 D.湖泊水上交通运输被废弃 2.武汉市此试验方案,最突出的优点是 A.分湖梯级整治,便于分层次利用不同质量等级的水资源 B.使封闭的湖泊成为开放的水域,利用自然水循环改善水质 C.自然河湖与人工渠道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 D.改善自然环境,形成生态用地,促进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
|
|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说明图示的半球及判断的理由。(6分) (2)说明E洋流对沿岸气候的作用及沿途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