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1分),B表示_______(1分),C表示_______(1分),D表示_______(1分)。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1分)。 (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2分),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1分)。 (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分)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1分)
|
|
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6分) 上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 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 月7日。(4分) (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约是 。(4分)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 。(2分)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 。(4分) (5)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在如图所示时刻,地球上较快一天的范围______(2分)
|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2.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业是( ) A.造纸厂 B.水泥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
|
读全球能量盈余区与亏损区随纬度分布示意图。 40°N~40°S地区是能量盈余区,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对流层的厚度较大 C.太阳辐射的时间较长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
|
如下图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 ) A.白天多云,夜间晴 B.大气逆辐射较强 C.夜间风力较大 D.昼最短夜最长
|
|
2012年12月3日,泉城济南被笼罩在雾气当中,早上9点钟,山东省气象台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此次大雾真可谓来势汹汹,受大雾影响,山东省境内40余处高速入口临时关闭。据此可知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
|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近几十年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下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
|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
|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 A.①③ B.②③ C.②③ D.①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