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界线

C.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与图中省(区)甲、乙、丙、丁简称相对应的一项

满分5 manfen5.com

A.陕、豫、黔、川            B.皖、辽、贵、蜀 

C.皖、豫、湘、滇            D.赣、辽、湘、云  

 

下图是奥地利1951-2001年人口增长状况示意图,期间人口死亡率保持稳定,读图判断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奥地利人口自然增长的低谷期发生在

A.1961—1971年      B.1971一1981年

C.1981—1991年      D.1991—2001年

2.近三十年来,奥地利人口增长的最主要特征是

A.负增长显著   B.机械增长显著

C.自然增长显著  D.过度增长显著

 

关于世界产业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多用“朝阳产业”取代“夕阳产业”,形成新的工业基地

B.发展中国家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

C.在产业转移中,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恶性开采,发达国家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D.产业转移可能伴随污染转嫁和人口迁移

 

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都可以到达的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烟台          D、威海

 

南水北调规划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的“四横”四指

A、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B、长江、汉江、黄河、淮河

C、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           D、长江、渭河、淮河、黄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竞争日益加剧,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有人把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是因为

A.世界经济规模日益缩小             B.各国经济差异越来越小

C.生产、消费、流通领域联系日益减小  D.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2.经济区域化

A.有利于区域经济集团的内外合作与联系   

B.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   

C.不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           

D.“南南合作”是为了扩大竞争优势

 

下列有关工业区位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能够盈利的区位设立工厂,是一切厂商的唯一选择

B.随着工业原料品种的增多,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C.交通运输是一切发达国家厂商选择厂址的重要因素

D.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半城市化”是特指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报酬、住房、子女教育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导致我国“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  B.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C.城市化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       D.城市失业率居高不下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33877/41910) 首页 上一页 33872 33873 33874 33875 33876 33877 33878 33879 33880 33881 3388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