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读“我国某自然村概况”,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的主导产业最可能为(    )

A.家具制造业 B.边境旅游业

C.古树茶叶加工业 D.水稻种植业

2.与2016年相比,2017年该村年收入和人均收入均翻番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茶叶产量增加 B.电子商务兴起

C.村民素质提高 D.古树茶价格暴涨

3.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响应当地政府“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利新家园行动计划”,该村应该(    )

A.加强进村道路建设,改造茶园环境 B.巩固提升茶叶品牌,提高茶叶价格

C.发掘古茶文化,做活旅游业 D.扩大茶园而积,增加茶叶产量

 

    图甲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B、C、D、E,分别是纺织、钢铁、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图乙是该城市2016年五个不同地点人口变动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则最可能盛行的风向及可能的城市分别是(    )

A.东南风 上海 B.西南风  巴黎 C.西北风 北京 D.东北风  孟买

2.由此可知,下列工厂布局不合理的是(    )

A.自来水厂 B.纺织厂 C.饮料厂 D.高新技术产业

3.2016年该城市的A、B、C、D、E五地中,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人口数量没有变化及人口数量增加最快的分别是(    )

A.A、C 、E B.B、D、E C.B 、C 、D D.A、B、E

 

下图为我国某地家庭农场的改进型大棚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普通大棚相比,上图所示的大棚(    )

A.占地面积小 B.建设成本低 C.用肥量少 D.用水量少

2.我国下列地区最适合建设上图所示大棚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河西走廊 D.东北平原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简图,该市甲、乙住宅区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处房价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高于乙   甲处位于城市中心,地租水平较乙处高

B.甲高于乙   甲处交通较乙处便利

C.甲低于乙   乙处位于河流上游,且靠近风景区,环境质量好

D.甲低于乙    乙处地形较甲处平坦

2.下列关于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的有利条件,说法合理的是(    )

①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

②位于河流的下游

③邻近铁路,交通便利

④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城区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图和表,回答下列问题。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每年二、三月,广东省内多地通常会出现浓雾天气,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到处湿漉漉的,墙壁、地面甚至都会“冒水”。

广东省积极应用电子信息、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促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聚,形成许多分工明确的专业镇。

“湾区”指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2017国家明确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该城市群覆盖图中9个城市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1)说明图示区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2)概述图示区域河流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3)说明专业镇同一产业的相关企业集聚发展的优势。

(4)简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优势条件。

 

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      引起的。

(2)乙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      引起的。

(3)说明人口迁移对甲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4)简述乙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读下图“澳大利亚、中国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混合农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乳畜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2.图中②地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 劳动力投入少    B. 小农经营    C. 科技水平高    D. 机械化程度高

3.图中②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A. 降水量不足    B. 地形崎岖    C. 多旱涝灾害    D. 土壤贫瘠

 

201355日,北京市地铁10号线贯通,成为京城地铁第二环,其站点周边住宅区、大型商场等不断涌现。地铁已成为北京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据此完成下题。

1.与乘坐公交车相比,市民选择地铁出行是因为地铁

A. 准时且速度较快 B. 通达度更高

C. 受天气影响较大 D. 灵活性更强

2.北京地铁建设导致

A. 地铁沿线住宅价格降低 B. 城市形态呈现条带状

C. 地铁沿线商业网点增多 D. 城市人口向市中心迁移

3.资料所述北京市的变化体现出

A. 交通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

B. 能否成为特大城市,关键是交通的发展

C. 交通通达性的变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D. 商业中心的兴衰只与交通的布局关系密切

 

    雾是恶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品。据統计,重庆年均雾日37.2天(1973—2010年),自20世纪90年代起,重庆主城区日天数呈减少趋势。图示为平均气温增加1℃,重庆各站雾日变化国(单位: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重庆大雾形成后持久不散,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B. 白天地面辐射强

C. 位于盆地,大气比较稳定 D. 植被茂密,空气洁净

2.20世纪90年代起,重庆主城区雾日天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规模扩大,热岛效应增强 B. 城市规模扩大,河湖减少

C. 城市绿地增多,环境污染减少 D.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 真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    B. 山地针叶林、温带荒漠

C. 山地针叶林、荒漠草原    D. 高山草甸、温带草原

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水分    B. 热量    C. 海拔    D. 土壤

3.该山地森林植被遭破坏后

降水量减少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量减少 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2597/41910) 首页 上一页 2592 2593 2594 2595 2596 2597 2598 2599 2600 2601 260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