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跨国公司某电子工业产品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甲、乙国家或地区的产销情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代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乙图代表发达国家或地区 B. Ⅰ阶段中,甲地处于生产阶段,乙地处于研制阶段 C. Ⅱ阶段中,甲地进口产品,乙地出口产品 D. Ⅲ阶段中,乙地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都大于甲地 2.图中第Ⅲ阶段,反映了 A. 生产重心一直在甲地 B. 乙地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C. 消费重心随生产重心转移 D. 标准化产品的生产使该产品生产的地域范围扩大 3.在产品进行标准化装配生产的阶段,跨国公司选择在欠发达国家投资生产,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A. 有较丰富的廉价劳动力B.有较便宜的地价 C.有便利的交通 D.有较丰富的原燃料供应
|
|
高纯硫酸锰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广东省郁南县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县承接了珠三角地区的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下图为该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郁南县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主要优势在于 A. 消费市场广阔 B. 水资源丰富 C. 矿产资源丰富D.科学技术水平先进 2.该地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为 ①环境质量好 ②能源资源丰富 ③劳动力充足 ④土地成本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产业集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加剧就业困难,环境压力更大 B. 利于东西协作,实现经济共赢 C. 促进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 D. 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利润
|
|
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①热量更丰富②地形更平坦 ③土壤更肥沃④水源更充足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①扩大播种面积② 提高机械化水平 ③选用优良品种 ④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
|
科尔沁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中下游通辽市附近,历史上曾经为水草丰美的疏林草原景观,但现在已是中国最大的沙地。下图为科尔沁沙地重心变迁图,回答下列各题。 1.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B. 过度垦殖导致沙地向草原腹地推进 C. 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D. 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2.科尔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 A. 扩大坡耕地面积,稳定粮食增产 B.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 大规模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 D. 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
|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垦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围垦 D. 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
|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回答下列各题。 1.针对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与其对应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 “大量脱发”——加高、加固堤坝 B. “动脉阻塞”——建立自然保护区 C. “腹泻”——退耕还林、还草 D. “脚肿”——在下游修筑梯田 2.在黄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 扩大小麦种植面积 B. 上游段实行梯级开发 C. 大规模使用森林资源 D. 降低流域的防洪标准
|
|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40.5%,为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国家提出了“疆煤东运”的发展战略,其中“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疆电外送”成为“疆煤东运”的破题之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疆煤东运”的地理背景是 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 ②新疆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煤炭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③东部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④中东部煤炭资源已枯竭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与“疆煤东运”相比,“疆电外送”对东部地区的特有影响是 A. 缓解能源紧张 B. 减轻环境污染 C. 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D. 加剧交通压力
|
|
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农耕活动,主要是为了 A. 调节当地气候 B. 蓄水保土增肥力 C. 提高复种指数 D. 美化自然环境 2.该区域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能源短缺 C. 土地荒漠化 D. 大气污染
|
|
“川道”是黄土高原上山与山之间地势相对比较平坦、低洼的地方。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中国的苹果之乡)很早就在“川道”里种植苹果,这里苹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交通便利,水分条件较好,但空气潮湿,病虫害多。21世纪初延长县果业局决定把“川道”的果园移到山上,苹果树呈现非常好的长势。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黄土高原上“川道”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土质疏松 ②植被稠密 ③暴雨冲蚀 ④地壳下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川道”地区的苹果树上山后长势良好的主要原因是山上 A. 土壤肥沃,利于苹果树生长 B. 海拔高,气温低 C. 冰雪融水量多,水源充足 D. 光照和通风条件好
|
|
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以下问题。
1.阶段Ⅰ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雾霾频发 ②水土流失 ③全球变暖 ④森林破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阶段Ⅱ所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人类中心论 C. 人地伙伴论 D. 天人合一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