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是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

2.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

 

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回答下面两题。

1.根据表中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2.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开发历史的长短

C.政治经济因素 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龙江省海林农场总占地面积26.3万亩,耕地13.1万亩,总人口7300人,是一个集农牧于一体的中小型国有农场。黑龙江垦区以海林农场为代表的一批农牧场,初步探索建立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农业模式,探索出“猪(牛)→沼→果(菜)”“猪→沼→厕→燃料”等多种生态产业链。目前,海林农场场部地区沼气入户1100户,占场部居民的96.7%。在海林农场,一个三口之家使用沼气的费用比使用液化气每年节约450元左右。自2008年起,海林农场开始利用沼渣、沼液种植有机蔬、葡萄、水稻等。目前,有机水稻面积已达3000亩,现有日光温室10栋,蔬菜大棚40栋,种植有机蔬菜、葡萄120亩。此外,海林农场利用水稻稻壳、稻草进行发电,稻壳电为0.3元/度。下图为海林农场循环农业模式图。

(1)说出海林农场进行循环农业模式建设的好处。

(2)分析制约海林农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气候条件。

(3)试举两例说明海林农场循环农业模式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途径。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欧洲甲、乙、丙、丁四类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右图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其中甲类农业地城类型种植葡萄、柑橘、橄榄、小麦、大麦等因艺作物比较多;乙类农业地域类型既种植农作物,又饲养牲畜,进行划区轮休、轮牧、轮耕;两类农业地域类型以饲养奶牛为主要对象。

(1)图中农业地域类型:乙为_______;丙为__________。

(2)影响丙类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影响右图中牧草生长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3)在甲、乙、丙、丁四类农业地域类型中,采取右图中经营模式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简述该种经营模式的优势。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该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1)图中甲、乙、丙三类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处中,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是__________处,并说明理由。

(3)据图说明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的位置特点。

 

读2017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流入和流出的比重表,完成下列要求。

(1)据表指出我国人口空间流动的流向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简述农村劳动力迁入对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

 

下图为河南某酒精厂清洁生产流程图,该厂早期只生产酒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厂坚持清洁生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权利的观念 D.发展的观念

2.该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是(    )

①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②严格控制玉米投入量

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④综合循环利用资源

A.①③ B.②④ C. D.①④

3.该厂清洁生产流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

A.减少了废弃物排放 B.实现了零污染 C.降低了经济效益 D.破坏了生态环境

 

下图中的湖泊是中亚地区著名的巴尔喀什湖,以东咸西淡闻名世界近年来该湖的水域面积呈减小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 终年干旱——深居内陆 B. 终年湿热——受赤道低压影响

C. 终年寒冷——位于极地 D. 终年温和——受盛行西风影响

2.造成近几年巴尔喀什湖水域面积呈波动减小趋势的主要人为原因最可能是

A. 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B. 人口增加,围湖造田

C. 冶金发展,湖水消耗大 D. 水利建设,灌溉量增多

3.下列改善图示区域生态环境的措施,合理的是

A. 发展节水农业,控制用水量 B. 大规模抽取地下水,扩大淡水来源

C. 大规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D. 人工融化高山冰雪,增加河流水量

 

台湾海峡海底隧道规划研究项目可分为北、中、南线多种形式和设计方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线方案的优势是

A.距离最短 B.工程量最小

C.经过岛屿较多 D.自然灾害少

2.对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的建设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台风 B.地震

C.海浪 D.海冰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2号线的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专线全长为29.863km(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设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A.科技、经济 B.居民点分布、资源

C.科技、资源 D.环境、居民点分布

2.磁悬浮列车成为城市的新宠,但没有大规模发展的原因是

A.技术难以保障 B.适用区域狭窄

C.造价高,运费贵 D.列车污染严重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2572/41910) 首页 上一页 2567 2568 2569 2570 2571 2572 2573 2574 2575 2576 257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