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洋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湖淀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该湖经历了地质时期万年以来的演变而形成的。由于众多河流入淀之势,犹如“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故称白洋淀。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一个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现在看来,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不仅涉及到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而且也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1)推测白洋淀由古湖淀范围缩小到现代湖淀范围的自然演变原因。

 

(2)简述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

 

(3)现如今,为促进白洋淀流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从①生态、②经济、③社会三方面任选其一,提出“针对该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下图为以极点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A. 90°E,6:00    B. 90°W,6:00    C. 90°E,18:00    D. 90°W,18:00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m日22点    B. m日16点

C. (m+1)日14点    D. (m+1)日8点

 

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表示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之间为冷锋锋线    B. 甲乙之间为反气旋

C. 丙丁之间为气旋    D. 丙丁之间为冷锋锋线

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B. 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C. 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 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读某河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中能表示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2.造成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出现上题所示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上游和下游为热带多雨区 ②上游和下游多地形雨③中游气候相对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④中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图示河流的一大水文特点是:下游有两次洪峰,而上中游则只有一次。6~9月的雨水使上游出现洪峰,洪峰向下游缓慢移动,洪峰要在次年1月份才到下游。这样,就使得下游在当地雨水造成的洪峰到来之前出现一次“过早”的洪峰,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主要原因是(  )

①河流上建有许多水库 ②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 ④下游水量过大,中游水量不易下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为“某海域大洋环流模式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风带的盛行风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海域所处半球和洋流的流向可能是(  )

A. 北半球 逆时针    B. 南半球 逆时针

C. 北半球 顺时针    D. 南半球 顺时针

2.洋流L1、L2从性质上看是(  )

A. L1—暖流,L2—寒流    B. L1—暖流,L2—暖流

C. L1—寒流,L2—寒流    D. L1—寒流,L2—暖流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某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  )

A.     B.     C.     D.

2.②③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  )

A. 降水少    B. 气温低    C. 用水量大    D. 地下水补给少

 

下图为某大陆与相邻海洋的等温线分布图,图中粗线为海陆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包含的大面积海洋和表示的月份应是

A. 太平洋  1月    B. 北冰洋  6月

C. 太平洋  7月    D. 大西洋  12月

2.甲处等温线明显向南凸出,原因是

A. 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B. 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C. 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D. 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 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 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 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 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

A.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种地非良田,观赏如画卷”的砒砂岩,是一种隐藏在黄土高原上的特殊岩石。它岩层松散,异常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生命如遇砒霜之毒,故称砒砂岩。它的色泽斑斓绚烂,灰绿、棕黄、绛红、粉紫、灰白,五色相间。所以当地老百姓管它叫“五花肉”。 读砒砂岩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砒砂岩分布区目前外力作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布在黄土高原上,全年都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 春季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 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的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 自东南向西北侵蚀作用越来越弱,风化作用越来越强

2.把砒砂岩分布区变“毒”为“宝”宜采取的措施有

A. 建立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业    B.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C. 退耕还林、还牧,保护生态环境    D. 封山育林,防治水土流失

 

陡坡上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在坡脚或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土堆。而在悬崖坡上的岩石,因风化而发生崩落,裂接下来的物质沿山坡流动,最后在山脚下稳定的地方堆积下来,形成上尖下圆的锥形体,称倒石锥。

1.倒石堆和倒石锥两者相比较(    )

A. 都有一定分选,高处石块小,低处石块大

B. 倒石堆由崩塌形成,快速堆积,无分选

C. 倒石堆从堆顶到堆底,石块从小变大

D. 倒石锥和倒石堆物质结构松散、杂乱、多孔隙

2.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能够表示倒石锥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其相关地理事物的是(    )

A. ②  ,甲    B. ④,  丙    C. ⑥ , 丁    D. ⑧ , 戊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22803/41910) 首页 上一页 22798 22799 22800 22801 22802 22803 22804 22805 22806 22807 2280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