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A. 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    B. 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

C. 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    D. 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

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A. 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

B. 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

C. 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使农、林、牧综合发展

D. 借黄土肥沃的优势,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农业

 

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推论、说法正确的是

A. 诸河流中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故河流含沙量最大

B.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例大于长江

C. 辽河水土流失面积小,故流域植被保护情况良好

D. 珠江流量小,流经珠江三角洲,地势平缓,流水侵蚀作用弱,水土流失面积小

2.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

①流域面积广  ②围湖造田  ③降水丰富且强度大  ④植被破坏严重  ⑤土质疏松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P地与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读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近几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 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C. 字母a处沙漠属原生沙漠    D. 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使地面植被死亡

2.对不同程度荒漠化的治理思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带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B. 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

C. 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 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植树造林

3.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观,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

A. 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B. 鼠害猖獗

C. 草场的季节变化    D. 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

A. 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    B. 生活习惯

C. 执法不严    D. 气候变迁

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 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 先移民,后治理

C. 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 建水电站

3.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下列关于荒漠化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贵州省等

B. 土地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C.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风沙沉积的黄土高原,如陕西、甘肃等地

D. 寒漠化,两极、高山或高原等寒冷气候下的荒漠

 

下图是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示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_

(2)除考虑风向外,该市工业布局的主要特点还有________

(3)该市规划在A处建一大型钢铁厂,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_____

(4)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地。

(5)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原因是_____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这一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在20~30岁为成年型人口;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

材料二  下表示意部分国家人口中位数(单位:岁)及变化

(1)简述表中人口年龄中位数的特点。

(2)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的变化,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此你有何合理建议?

(3)表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_,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产生的人口问题分别是什么?

 

(题文)读“古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属于        气候,塑造当地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A. 深居内陆,距海远               B. 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 河、湖的水量较少                D.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

(2)古丝绸之路从祁连山北侧的河西走廊经过,按自然带地带性规律推断,该区域应是温带草原带和      (自然带),但该地出现绿洲,这属于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        现象。沿图中古丝绸之路方向,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3)图中聚落主要沿                   分布,简要分析原因。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名称。

a和b是_______岩,c是_______岩,d是_______岩。

(2)把图中数字与其对应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                   固结成岩

②                  上升冷却凝固

③                  重熔再生

④                  变质作用

(3)从褶曲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甲地是________;从地表的形态判断,该地的地貌是________。

(4)丙地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________(上升或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

完成下面小题。

1.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 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 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 D. 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

2.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16197/41910) 首页 上一页 16192 16193 16194 16195 16196 16197 16198 16199 16200 16201 1620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