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2016年7月24日,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海洋蓝洞为“三沙永乐龙洞”,其被证实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据考证,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下图为“三沙永乐龙洞”垂直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蓝洞类似的是    (  )

A. 海沟    B. 地堑    C. 溶洞    D. 三角洲

2.蓝洞形成前期,会造成   (  )

A. 海岸线变短    B. 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

C. 三角洲萎缩    D. 粮食增产的概率增加

 

下图所示地区位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于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图中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甲路段相比,乙路段(  )

A. 地处热力环流下沉区,浓雾较小    B. 距离居民区较远,气温较低,浓雾更多

C. 地势较低平且水汽较多,浓雾更多    D. 海拔较低,对流较弱,浓雾较少

2.随着人口增加,丙村要沿着山前公路扩建居民点,有沿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两种方案,比较适合的方案及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 丙村东北方向,交通通达度及降水量

B. 丙村南偏西方向,可建设用地及地质灾害

C. 丙村东北方向,劳动力及水源

D. 丙村南偏西方向,气温及降水量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及MN之间拟建公路甲、乙线路方案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方案甲相比,方案乙(  )

A. MN之间的相对高差更少    B. MN之间的坡度更缓

C. MN之间穿越的等高线更少    D. MN之间的距离更短

2.MN之间的公路最终选定方案甲,主要原因是方案甲

A. 呈“之”字形弯曲    B. 可以提高行车安全

C. 可以避免建设桥梁    D. 可以避免开挖隧洞

 

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史前某原始村落平面复原图

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

A. 河流三角洲平原    B. 山地半山腰

C. 河流阶地    D. 河流冲积平原

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文    D. 生物

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 团聚型    B. 带状    C. 网状    D. 棋盘状

 

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地域结构变化深受经济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导致地价惊人增长,住宅建设向外蔓延;20世纪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溃,地价持续下跌,郊区扩张的势头停止,中心区人口增加。另一方面,自1980年以来,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由此引发的人口问题加剧了东京都市圈的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京都市圈中心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郊区环境恶化    B. 中心区交通便捷

C. 郊区地价上涨    D. 中心区房价适中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为追求住宅面积而迁往郊区势头减弱是因为(  )

A. 人口少子化    B. 人口老龄化

C. 收入减少    D. 土地供应紧张

 

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 200多万。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表数据表明,德国(  )

A. 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

B. 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

C. 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

D. 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

2.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 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B. 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C. 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

D.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中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资源

C. 交通    D. 政治

2.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  )

A. 服务门槛    B. 服务种类

C. 服务等级    D. 服务范围

3.“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

A. 空间结构    B. 规模结构

C. 产业协作    D. 城市化进程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基于行政区级别而形成的办学体系,图中学校是各级行政区最高等级学校。读下图,回答下面三题。

1.该省级行政区办学体系可分为(  )

A. 3级    B. 4级    C. 5级    D. 6级

2.关于该省级行政区办学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县级行政区没有初中    B. 乡级行政区没有高中

C. 县级行政区拥有大学    D. 乡级行政区拥有高中

3.该省级行政区由求学引起的人口迁移多表现为(  )

A. 省级行政区内跨地级市迁移    B. 地级市内跨县(县级市、自治县)迁移

C. 县内跨乡(镇、民族乡)迁移    D. 乡(镇、民族乡)内跨村迁移

 

下图(a)示意中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a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A. 提升城市形象    B. 节省人力成本

C. 阻挡雨水杂物    D. 防止人为践踏

2.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A. 雾霾问题    B. 内涝问题    C. 热岛效应    D. 交通拥堵

3.图b中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A. 台北市    B. 成都市    C. 北京市    D. 兰州市

 

下图示意我国中西部某地区的地租等值线分布,①②③三地分别为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且地租相等,相邻等地租线的差值相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当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时,H点地租可能(  )

A. 小于E点地租    B. 等于E点地租

C. 大于F点地租    D. 等于F点地租

2.从地租变化的一般规律看,G地最可能是(  )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C. 交通用地    D. 农业用地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15073/41910) 首页 上一页 15068 15069 15070 15071 15072 15073 15074 15075 15076 15077 1507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