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人口增长特点最符合模式三的地区可能是(  )

A. 非洲    B. 亚洲

C. 拉丁美洲    D. 欧洲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但北回归线经过的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东南部受(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D. 东北信风带影响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压a地低于b地    B. 气温a地低于b地

C. a地空气受热下降    D. b地空气冷却下降

2.甲处有大面积绿地。绿地对空气的作用是(  )

A. 净化、增温    B. 净化、增湿    C. 增温、增湿    D. 增温、减湿

 

地球表面的根本热源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热辐射    C. 地面再辐射热    D. 大气逆辐射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

A. 能源消耗减小

B. 世界粮食总产量增加

C. 臭氧层“空洞”扩大

D.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特征为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

②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变率大

③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④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降水集中多暴雨

⑤多数地区森林覆盖率低⑥地形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大

A. ②③⑤⑥    B. ①②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壳上升

B. 砍伐植被

C. 气候变化

D. 农业开发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 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①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地下径流

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B.

C.     D.

 

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贯穿大自然运动和演化的全过程。来自太阳的外部力量激荡着江河湖海,运筹出风云变幻;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演绎着褶皱断层,营造出高山深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形、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东非大裂谷    B. 喀斯特地貌    C. 黄河三角洲    D. 风蚀蘑菇

2.“背斜成谷”的主要作用是(  )

A. 岩浆活动    B. 侵蚀作用    C. 变质作用    D. 沉积作用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的地貌名称是( )

A. 三角洲    B. 沙丘

C. 冲积扇    D. 背斜

2.乙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C. 风力侵蚀    D. 风力沉积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14174/41910) 首页 上一页 14169 14170 14171 14172 14173 14174 14175 14176 14177 14178 1417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