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水能蕴藏量丰富,是中亚五国唯一的水电净出口国。由于化石能源匮乏,水电成为该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点,该国正不断加大水电开发力度。阿克苏河是我国新疆南疆最大的河流之一,为塔里木河的最大补给水源,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读阿克苏河流域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吉尔吉斯斯坦水能蕴藏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河流流量稳定 B. 河流落差大 C. 河流流程长 D. 河流流域面积广 2.吉尔吉斯斯坦加大水电开发力度对南疆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①洪涝灾害的威胁增大 ②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降低 ③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 ④威胁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
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下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A. 资金相对欠缺 B. 技术水平较低 C. 地质环境复杂 D. 气候条件恶劣 3.“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 A. 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 B. 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 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 D. 运营成本高导致受水地用水成本较高
|
|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来自中亚三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西气东输三线”的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A. 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 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 C. 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 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2.该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 加快新疆资源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 B. 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 缓解沪、浙、珠三角等地区能源短缺 D. 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
|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外移;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其原地区仍然属于成长性产业,主要为了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而进行的空间的主动移动。下图是“某产业在某地区生产成本和利润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产业在本地利润水平下降最快的时间及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 A. ①~②之间,生产成本迅速上升 B. ①~②期间,市场竞争加剧 C. ③~④之间,生产成本迅速上升 D. ③~④之间,市场竞争加剧 2.该产业在本地出现明显“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时间最可能是( ) A. ①以前 B. ①②之间 C. ②以后 D. ④以后
|
|
罗布泊位于新疆东南部,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和集流区,曾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但在1972年干涸。20世纪90年代在罗布泊发现了大规模的卤水钾盐矿,为了规模化生产钾肥,人类“营造”了一片面积达200平方千米的湖面,干涸的罗布泊再次复活。下图示意罗布泊的面积变化及目前罗布泊附近的水系。 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罗布泊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塔里木河中上游不合理的用水 B. 全球气候变暖,湖面蒸发加剧 C. 沙地广布,湖水大量下渗 D. 入湖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淤积 2.罗布泊的复活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 盐碱化减弱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昼夜温差增大 D. 空气湿度增加
|
|
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地区是我国著名的白绒山羊产区,所产羊绒有“软黄金”之称,产品远销日本、欧洲。阿拉善高原地区从1980年开始大规模放牧白城山羊,引进国外的生产技术,建立起上百亩规模大小不一的羊绒加工厂。白绒山羊食物来源丰富,主要以草类植物为食。当地羊绒产业效益低下,并没有给当地牧民带来丰厚的收入,反而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等现象非常严重。近年来阿拉善高原地区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当地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并将大水漫灌改用滴灌、喷灌等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综合效益。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当地牧民给山羊穿上“衣服”,其主要目的可能是 A. 防山羊受冷 B. 防太阳辐射 C. 提高羊毛的品质 D. 做标记防山羊走丢 2.为促进当地羊绒产业的发展,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 A. 改进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 B. 发展交通,完善基础设施 C. 创立自主品牌,提高知名度 D. 参与国际市场,加大出口量 3.将大水漫灌改用滴灌、喷灌等技术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A. 改善生态环境 B. 减轻土地盐碱化 C. 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D. 扩大白绒山羊的放牧规模
|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2.下列做法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 通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富足的社会环境 B. 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C. 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自觉参与环保活动 ②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③积极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使用一次性餐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某学生利用暑假在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作了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农民为减少荒欠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众多的作物。作物以冬小麦最多,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 回答下列各题。 1.该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 A. 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B. 间接搜集法,定量的方法 C. 直接搜集法,综合的方法 D. 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2.该文描述的是哪一个平原的农村景观? A. 松辽平原 B. 黄淮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江汉平原 3.该地易出现荒欠的原因是 A. 生长季太短 B. 冬季风太强 C. 降水变率太大 D. 土壤盐度太高
|
|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B.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D. 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
|
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应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②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③向远西部地带迁移人口,减轻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应加快海南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的建设 ②宁夏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③四川、广西是我国主要的水电输出省区 ④四川和湖南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