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当然,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最好还能有些变通和创新。

B. 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从主到次等。如《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本质到现象的顺序。

C. 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感”的内容单薄,被淹没在引述当中,这是需要避免的。

D. 《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该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

B.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C. 我这块只会哭叫的嫩肉疙瘩儿,仿佛立时长大了,威武了,我的一双嫩得像小萝卜一般的小脚片儿,仿佛立时变得能踢能咬了。

D. 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候,杜甫不是在记录时间吗?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记录时间吗?伦勃朗一年一年画自画像,从少年轻狂画到满目苍凉——他不是在记录时间吗?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阿发向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B. 这羚羊木雕是爸爸从非洲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

C. 《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D. 润文中学评选出了十名不同年级的“读书之星”,他们在读书方面各有高招,对选书、读书、用书也有自己的见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依次,次序。)

B.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极度兴奋)

C. 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

D.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帘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渺远    帷幕    海枯石烂    大沏大悟

B. 思慕    腐蚀    天衣无缝    戛然而止

C. 冗杂    迁徙    人情事故    目空一切

D. 携带    偏僻    销声匿迹    草长鹰飞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sù)  旋(wò)   泽(zhǎo)  辈(hánɡ)

B. 立(yì)  装(zhì)  静(tián)  然(qiānɡ)

C. (qī)  裂(jūn)  默(jiān)  争(sònɡ)

D. (sè)  悬(chū)  掇(cuān)  猎(shòu)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文题(1)有你真好

文题(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个猎人在湖边布下罗网,许多鸟都落网了,这些鸟都很大,带着网飞走了,猎人跟在鸟后追赶,一个农夫看了说“你能追上鸟吗?”猎人回答”如果只有1只鸟,那我是没办法把它捉住,但像现在这样,我是十拿九稳的。”后来证明果然如此。因为天一黑,那些鸟各自要朝自己的方向飞回去,一只要去森林,一只要去沼泽,一只要去田野,到头来一起连网掉到地上,猎人便把它们捉住了。如果在关键时刻能够放下一己私利,做到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也许鸟儿们的命运就在不经意间得到了拯救。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1)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管。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它用优美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扣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 的热潮。

标题:

(2)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有,风是热的。”选段中他是       

(4)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

夏天炎热的告别;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名著阅读

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1.以上选段选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_________

2.人生得意须尽欢,神仙也不例外,当猴王与众正在欢饮时,是什么原因使孙悟空怒火中烧,直打上天门?

3.为什么孙悟空认为让他做弼马温是“藐视”他?他得知真相后的一系列举动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草木虫鱼

莫言

很多文章把三年困难时期写得一团漆黑,毫无乐趣,我认为是不对的。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也还是有欢乐,当然所有的欢乐大概都与得到食物有关。

那时候,我六、七、八岁,与村中的孩子们一起,四处悠荡着觅食,活似一群小精灵。我们像传说中的神农一样,几乎尝遍了田野里的百草百虫,为丰富人类的食谱作出了贡献。那时候的孩子都挺着一个大肚子,小腿细如柴棒,脑袋大得出奇。我当然也不例外。

村子外是一片相当辽阔的草甸子,地势低洼,水汪子很多,荒草没膝。那里既是我们的食库,又是我们的乐园。

春天时,我们在那里挖草根剜野菜,边挖边吃,边吃边唱,部分像牛羊,部分像歌手。我们是那个年代的牛羊歌手。

我们最喜欢唱的一支歌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曲调千变万化,但歌词总是那几句:一九六零年,真是不平凡;吃着茅草饼,喝着地瓜蔓…… 茅草饼是高级食品,并不是天天人人都能吃上。

地瓜蔓就是红薯的藤蔓,用石磨粉碎后熬成粥,再加点盐,这粥在当时也是稀罕物,不是人人天天都能喝上。我们歌唱这两种食物,正说明我们想吃又捞不到吃,就像一个青年男子爱慕一个姑娘但是得不到,只好千遍万遍的歌唱那姑娘的名字。我们头大身子小,活像那种还没生出翅膀的山蚂蚱。

荒年蚂蚱多,这大概也是天不绝人的表现。我什么都忘了,也忘不了那种火红色的、周身发亮的油蚂蚱。这种蚂蚱含油量忒高,放到锅里一炒滋啦滋啦响,颜色火红,香气扑鼻,撒上几粒盐。味道实在是好极了。

我记得那几年的蚂蚱季节里,大人和小孩子都提着葫芦头,到草地里捉蚂蚱。开始时,蚂蚱傻乎乎的,很好捉,但很快就被捉精了。开始时大家都能满葫芦头而归,到后来连半葫芦也捉不了了。只有我保持着天天满葫芦的辉煌纪录。

我有一个决窍:开始捉蚂蚱前,先用草汁把手染绿。就是这么简单。油蚂蚱被捉精了,人一伸手它就蹦。它们有两条极其发达的后腿,还有双层的翅膀,一蹦一飞,人难近它的身了。我暗中思想,它们大概能嗅到人手上的气味,用草汁一涂,就把人味给遮住了。我的决窍连爷爷也不告诉,因为我奶奶搞得是按劳分配,谁捉到的蚂蚱多,谁分到的吃食也就多。

吃罢蚂蚱,很快就把夏天迎来了。夏天食物丰富,是我们的好时光。那三年雨水特大,一进六月,天就像漏了似的,大一阵小一阵,没完没了的淅沥。庄稼全涝死了。洼地里处处积水,成了一片汪洋。有水就有鱼。

各种各样的鱼好像从天上掉下来似的,品种很多,有一些鱼连百岁的老人都没看到过。我捕到过一条奇怪又妖冶的鱼,它周身翠绿,翅羽鲜红,能贴着水面滑翔。它的脊上生着一些好像羽毛的东西,肚皮上生着鱼鳞。所以它究竟是一条鱼还是一只鸟,至今我也说不清。前面之所以说它是条鱼,不过是为了方便。这个奇异的生物也许是个新物种,也许是一个杂种,反正是够怪的,如果能养活到现在,很可能成为宝贝,但在那个时代,只能杀了吃。可是它好看不好吃,又腥又臭,连猫都不闻。

其实最好吃的鱼是最不好看的土泥鳅。这些年我在北京市场上看到的那些泥鳅,瘦得像铅笔杆似的,那也叫泥鳅?我想起六十年代我家乡的泥鳅,一根根,金黄色,像棒棰似的。

传说有好多种吃泥鳅的奇巧方法。我听说过两种:一是把活泥鳅放到净水中养数日,让其吐尽腹中泥,然后打几个鸡蛋放到水中,饿极了的泥鳅自然是鲨吃鲸吞。待它们吃完了鸡蛋,就把它们提起来扔到油锅里,炸酥后,蘸着椒盐什么的,据说其味鲜美。二是把一块豆腐和十几条泥鳅放到一个盆里,然后把这个盆放到锅里蒸,泥鳅怕热,钻到冷豆腐里支,钻到豆腐里也难免一死。这道菜据说也有独特风味,可惜我也没吃过。泥鳅在鱼类中最谦虚、最谨慎,钻在烂泥里,轻易不敢抛头露面,人们却喜欢欺负老实鱼。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茫茫大地鱼虾尽,又有螃蟹横行来。俗话说“豆叶黄,秋风凉,蟹脚痒”。在秋风飒飒的夜晚,成群结队的螃蟹沿河下行,爷爷说它们是到东海去产卵,我认为它们更像是要去参加什么盛大的会议。

螃蟹形态笨拙,但在水中运动起来,如风如影,神鬼莫测,要想擒它,决非易事。想捉螃蟹,最好夜里。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耐心等待,最忌咋呼。我曾跟随本家六叔去捉过一次螃蟹,可谓新奇神秘,趣味无穷。

白天,六叔就看好了地形,悄悄的不出声。傍晚,人散光了就用高粱杆在河沟里扎上一道栅栏,留上一个口子,口子上支一个口袋网。前半夜人脚不静,螃蟹们不动。耐心等候到后半夜,夜气浓重,细雨蒙蒙,河面上长升着一团团雾,把身体缩在大蓑衣里,说冷不是冷,说热不是热,听着噼噼嗤嗤的神秘声响,嗅着水的气味草的气味泥土的气味,借着昏黄的马灯光芒,看到它们来了。它们来了,时候到了,它们终于来了。它们沿着高粱杆扎成的障子哧哧溜溜往上爬,极个别的英雄能爬上去,绝大多数爬不上去,爬不上去的就只好从水流疾速的口子里走,那它们就成了我和六叔的俘虏。

进入冬季就有点惨了。冬天草木凋零,冰冻三尺,地里有虫挖不出来,水里有鱼捞不上来,但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吃的方面。

我们很快便发现,上过水的洼地面上,有一层干结的青苔,像揭饼样一张张揭下来,放到水里泡一泡,再放到锅里烘干,酥如锅巴,味若鱼片。吃光了青苔,便剥树皮。剥来树皮,刀砍斧剁,再放到石头上砸,然后放到缸里泡,泡烂了就用棍子搅,一直搅成浆糊状,捞出来,一勺一勺,摊在鏊子上,像摊煎饼一样。

从吃的角度来看榆树皮是上品,柳树皮次之,槐树皮更次之。我们吃树皮的过程跟蔡伦造纸的过程很相似,但我们不是蔡伦,我们造出来的也不是纸。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食( )             藤(  )         笨  (   )       树(   )

2.开篇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但在文中作者却说“很多文章把三年困难时期写得一团漆黑,毫无乐趣,我认为是不对的。”,这样写在文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3.在能把人饿死的年代,人们很难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而本文作者却从一个孩子的角度,用富有童心童趣的笔触把那段岁月描写的生动有趣。请简要概括富有童心童趣的两个情节。

4.“村子外是一片相当辽阔的草甸子,地势低洼,水汪子很多,荒草没膝。那里既是我们的食库,又是我们的乐园。”联系后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这里是“食库”和“乐园”?

5.莫言的语言幽默生动,亲切自然。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螃蟹形态笨拙,但在水中运动起来,如风如影,神鬼莫测,要想擒它,决非易事。想捉螃蟹,最好夜里。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耐心等待,最忌咋呼。

6.“其实最好吃的鱼是最不好看的土泥鳅。这些年我在北京市场上看到的那些泥鳅,瘦得像铅笔杆似的,那也叫泥鳅?我想起六十年代我家乡的泥鳅,一根根,金黄色,像棒棰似的”独立成段,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7.寻找“草木虫鱼”这些食物,的确给作者的童年带来很多快乐,但我们依然会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那份“含泪的笑”。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还在表达另一种情感。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作者隐含在欢乐之中的另一种情感。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9613/24158) 首页 上一页 9608 9609 9610 9611 9612 9613 9614 9615 9616 9617 961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