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词中分别总领上片和下片的字是“______”和“______”。 2.这首词描绘了四幅图画,它们依次为独立寒秋图、______、______、______。 3.“鹰击长空”和“鱼翔浅底”中额“击”“翔”两字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三句,店名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的乐观主义革命豪情。 B. 一个“看”字,总领之后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 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同,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 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5.上片最后一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词的上片描写北方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下片议论, 。 2.品味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3.下片中词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
|
下列有关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 这首词的上下片各有一个领字,上片是“望”,下片是“惜”。 D. 不论是上片还是下片,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了一起。
|
|
按要求默写。 (1)词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词人的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下片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5)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边独好”为上联征求下联,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__________”应征。
|
|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______)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______)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______)
|
|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望/长城内外 B. 数/风流人物 C.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 欲/与天公试/比高
|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莽莽 滔滔 嬴政 千里冰封 B. 晴日 素裹 稍逊 风骚 C. 文采 恢宏 折腰 红装素裹 D. 天娇 大雕 风流 原弛蜡象
|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天骄(jiāo) 风骚(sāo) 红装素裹(guǒ) B. 折腰(shé) 分外(fèn) 今朝(zhāo) 成吉思汗(hán) C. 稍逊(xùn) 文采(cǎi) 长城(cháng) 惟余莽莽(mǎng) D. 银蛇(shé) 英雄(xióng) 略输(lüè) 原驰蜡象(chí)
|
|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生活,是一面镜子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
洋葱 潘格 最近小米的早晨常常从中午开始。阳光像儿子的小手,穿过层峦叠嶂的窗帘缝隙不依不饶地在小米脸上游走。这个时候的小米只好爬起身,蓬头垢面地来到洗漱间。 母亲剥着洋葱走过来。小米说,妈,昨晚我梦到我爸爸了。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 父亲走后,母亲一直是这个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除此外,母亲还添了个毛病,爱买洋葱,紫皮的白皮的,一买就是一堆。小米越来越不明白,父亲跟母亲生活了整整37年,说走就走了,母亲怎么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关于父母的爱情,小米从他们各自的口中听到许多,这些记忆的片段经过小米的连缀和拼凑,已经足够让她坚信,父母的婚姻情比金坚,牢不可破。但自父亲入土后,小米再没有看到母亲痛哭失声,再没有看到母亲椎心挖肝地念叨历历往事,小米觉得母亲一下子老了,变得迟钝、麻木。 小米却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父亲的走,来得太突然,像一把从黑暗深处猛然刺出的利刃,让小米猝不及防。小米曾经为父亲的晚年设想过许多美好场景,如今,曾经设想的美好瞬间被撕碎,小米无数次在黑夜里哭着惊醒,然后泪流满面。小米每天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我又梦见我爸爸了。 小米希望母亲能够热切地问她:梦到什么了?你爸爸说什么了?令小米失望的是,母亲依旧冷漠,什么也不追问。 日子总是要过的。忙碌纷繁的生活润物无声地治好了小米的失眠。母亲依旧漠然,整天坐在椅子上剥洋葱,弄得满屋子洋葱味儿,呛眼呛鼻,日子慢慢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父亲去世的阴影渐渐淡化。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子吧,以为永远不会好的伤口会慢慢愈合。 小米搬进新房子不久后的一天,弟弟在电话那头兴高采烈地喊:妈!刚生了!恭喜您得了个大胖孙子!双喜临门,一大家子人免不了凑一起欢天喜地地大吃一顿。饭桌上,母亲开口对小米说:其实我天天梦见你爸。 小米震惊极了,问母亲:你都梦见我爸什么了? 母亲淡淡地说:什么都梦见了。小米追问:怎么从来没有听你说过呢?母亲还是淡淡地说:有什么好说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难不成要记一辈子?那会儿你连房子都没有,你弟弟婚都没结,我不能哭,让你爸在那边放心! 母亲拿起一颗洋葱,轻轻撕下外皮,空气中立刻弥漫出浓烈的气息。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母亲轻声说,想你爸的时候,就借着剥洋葱哭上一会儿…… 1.在小米看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 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从人物描写角度) (2)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从修辞角度) 3.小说以《洋葱》为题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答出3点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