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予惟鼓山,全闽胜境也。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鹤翥①突然出于群山之间,雄伟峭拔,岩谷环复。其南则虎头诸峰,如笔格、如莲花、如牛羊驱而狮象舞。其东则巨海汪洋,当风收烟敛,万里一碧,远而琉球诸山,咸在目睫之下。西北则郡城百雉,市廛②阛阓③,杂遝④鳞次。 (节选自王克复《重建白云廨院碑》,《鼓山志·艺文》) [注]①翥:鸟向上飞。②市廛:古代城市中的民居。③阛阓:街市,街道。④杂遝:行人很多,拥挤杂乱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 晖:____ (2)南极潇湘 极:___ (3)万里一碧 一:____ (4)咸在目睫之下 咸: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鹤翥/突然出于群山之间 B. 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鹤翥/突然出于群山之间 C. 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鹛鹤翥突然出于群山之间 D. 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鹤翥突然出/于群山之间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予惟鼓山,全闽胜境也。 4.甲文的“衔远山,吞长江”和乙文的“如牛羊驱而狮象舞”在描写法上有何共同点?各自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设问引出下文。句中的“岱宗”指泰山,下句用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表现泰山绵延不尽之势。 B. 颔联的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山之两面明暗分明,直接表现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C. 尾联写盼望登顶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赞美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中的“荡胸”和“决眦”有什么表达效果?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几年,实体书店突围经营困境的尝试屡见不鲜,而真正奏效并引人眼球的尝试却 甲 (A.寥寥无几B.屈指可数)。近期,合肥的一家新华书店开启了号称“全球首家”的“共享书店”。公众关注度高,图书借阅量也十分可观。而围绕这一模式产生的zhì ① (A.置B.质)疑声却不绝于耳,如新书被借阅后不能作为商品出售、消费者成借书人会带来图书销售额缩水、书店缺少市场真金白银的滋养会失去生存的土壤。有评论认为,实体书店的这种尝试不太 乙 (A理智B.理性),从长远来看,“共享书店”对于实体书店本身以及整个出版行业来说,都无异于饮鸩 ② 止渴(A. zhèn B jiù)。 (1)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字母。 ①处:_________ ②处: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字母。 甲处: 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合肥的一家新华书店开启了号称“全球首家”的“共享书店”。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马生所写的赠别诗前的序言。 B. 古代把水的南面叫作“阴”,如“河阴”便是黄河南。 C. 《风筝》和《故乡》都是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作品 D. 《钦差大臣》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讽刺性戏剧作品。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羹饭一时熟,__________。(《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3)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5)________,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6)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杜牧《赤壁》) (7)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8)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9)__________,更造崩山之音。(《列子·伯牙善鼓琴》) (10)大雪三日,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11)《三峡》为渲染凄凉气氛而引用的渔人歌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
九年级(2)班在学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之后准备开展一次林徽因诗歌朗诵会,下面有两项活动请你协助完成。 (1)请你为这次朗诵会拟写一句主题语。 (2)班上有个别同学认为举办朗诵会会耽误学习,对中考没有好处,因此不想参加。请你对他们进行劝说。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林徽因传(节选) 张清平 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 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 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无边青青的碧草、潺潺奔涌的流水、窈窕玲珑的睡莲、明艳灿烂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 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⑧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1.第②段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表达了作者 之情。 2.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下列对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B. 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萌生了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 C. 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有一定的关系。 D. 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领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 4.结合文章内容,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你”比作“四月天”主要是为了突出什么主题?(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2.诗歌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
|
(题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纯朴与大气,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B. 在形式上,这首诗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C. 第四节写“鹅黄”“绿”“白”等颜色,是借对方写自己,流露出爱的缠绵。 D. 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托出诗歌的纯净意境——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
|
按要求填空。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______,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建筑师、______、______。 (2)诗中从听觉到视觉总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动态的词语表现早春湿润的感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