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勾留(ɡōu)         濒临(bīn)     震颤(zhàn)         踌躇(chóu)

B. 妥帖(tiē)         虬枝(qiú)     炫耀(xuàn)         拣定(jiǎn)

C. 主宰(zǎi)         倔强(juè)     差使(chāi)         晶莹(yínɡ)

D. 晕圈(yūn)         琐屑(xiè)     地壳(qiào)         旺盛(shènɡ)

 

诗歌鉴赏

萤火虫

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

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1.找出与“小小流萤”相呼应的语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文中为什么反复说萤火虫是快乐的?

3.怎样理解“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一句?

4.“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没有?

5.请你展开想象,用散文的语言描写“夏夜的萤火虫”。

 

读余光中《乡愁》一诗,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B.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C. 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 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2.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这首诗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在描写表现乡愁的形象时借助了哪些形容词,有什么作用。

5.诗人笔下的乡愁仅仅是个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吗?为什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病日(病重)      告诉不许(告知)    九岁不行(不能行走)

B. 臣郎中(授官)      蒙国恩(寻求)    侍东宫(充当、任)

C. 奉圣朝(及、至)    淋浴清化(蒙受)    夙疾病(绕)

D. 供养无(主人)      不赴命(致辞)    实为狼狈(难堪)

2.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⑧谨拜表以闻。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①⑤⑦    D. ②④⑧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内无应门五尺僮   二虫又何知

B. 微贱           去六月息者也

C. 星火           俨骖騑于

D. 臣少仕伪朝       彼奚适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几件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

B. 第二段叙述朝廷对自己多次征召。如果说第一段侧重于表现祖孙情,第二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从而引出既要尽孝,又要尽忠的两难状况。

C. 作者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不见斧凿痕迹。

D. 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

A. 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叫两遍不成?”

B. 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C. 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 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以掉以轻心。

C. 风儿从我脚底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题文)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改在后面括号里。

(1)乡愁是一玫小小的邮票( )

(2)乡愁是一张榨榨的船票 ( )

(3)乡愁是一番矮矮的坟墓( )

(4)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汪国真)

请以《给我一个____________就够了》为题目,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管夷吾举于_____

(2)饿其体肤_____

(3)人恒_____

(4)入则无法家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拂乱其所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本文开头列举六个历史人物,是为了表明逆境出人才的道理。

C. 本文不仅谈到了人才造就,还谈到了国家治理的方法。

D.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能证明本文的道理。

4.下图是前一段时间不断被转发的“冰花男孩”,他的故事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张书桌

叶圣陶

①寄居乡下的时候,我曾经托一个老木匠做过一张书桌。我并不认识这个老木匠,向当地人打听,大家一致推荐他,我就找了他。

②过了二十多天,不见他把新书桌送来,我等不及了,特地跑去问他。他指着靠在阴暗屋角里的一排木板,说这些就是我那新书桌的材料。我不免疑惑,二十多天工夫,只把一段木头解了开来?

③他看出我的疑惑,就用教师般的神情开导我,说整段木头虽然干了,解了开来,里面未免还有点儿潮,如果马上拿来做家伙,不久就会出毛病,或是裂一道缝,或是接榫处松了。他怕我不相信,又列出当地的一些人家来。某家新造花厅添置桌椅,某家小姐出阁准备嫁妆,木料解了开来,都搁在那里等待半年八个月再上手呢。“先生,你要是有工夫,不妨到他们家里去看看,我做的家伙是不容它出毛病的。”他说到“我做的家伙”时,黄浊的眼睛放射出闪耀的光芒,宛如文人朗诵他得意作品时的模样。

④又过了一个月,我走过他门前,顺便进去看看。一张新书桌立在墙边了,老木匠正弯着腰,几个手指头抵着一张砂纸,打磨那安抽屉的长方孔的边缘。

⑤此后下了五六天的雨。又过了十多天,老木匠带着他的徒弟把新书桌抬来了。书桌是栗壳色的,油油的,发着光亮,一些陈旧的家具和它一比更显得黯淡失色了。老木匠问明了我,就跟徒弟把书桌安放在我指定的地方。只恐徒弟不当心,让桌子跟什么东西碰撞,擦掉一点儿漆或是划上一道纹路,他连声发出“小心呀”“小心呀”的警告。直到安放停当,他才松了口气,站远一点儿,用一只手摸着长着灰色短须的下巴,悠然地欣赏他的新作品。最后,他说:“先生,你用用看,用上些时候,你自然会相信我做的家伙是可以传子孙的。”

他说到“我做的家伙”时,闪耀的光芒又从他那黄浊的眼睛里放射出来。

1.本文以“一张书桌”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请依照示例,把横线补充完整。

定书桌——______________——做书桌——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4.文章两次(分别在第③段和第⑥段画线处)写他说到“我做的家伙”时,闪耀的光芒从他那黄浊的眼睛里放射出来,有什么好处?

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

古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乐器之一。一把古琴的诞生,木料风干要长达两三年,制作前后要经历干燥、磨平、安装冠角、调音等90道工序,整个过程均为手工制作,历时三个半月至半年之久,好琴消耗的时间更长。相传南宋李清照的古琴,至今仍流传于世,为古琴大家龚一所珍藏。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7899/24158) 首页 上一页 7894 7895 7896 7897 7898 7899 7900 7901 7902 7903 790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