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nǎng:以往,过去。

1.“甲翁之妻子去乡”中“去”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即可)

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

2.为下面的句子选出正确的译文(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A.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个方法引诱敌人。

B.屠户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个方法引诱敌人。

C.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用盖子引诱敌人。

D.前面的狼悟出假装睡觉,是为了迷惑敌人。

3.如果用“屠户遇狼、屠户御狼”概括故事情节,那么另两个情节分别该怎样概括?

4.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一下屠户的人物形象。

5.写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少年正是读书时。请自拟一副对联来表达读书的益处。(不少于五言)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词语中都属于褒义词的一组是(     )

A.夸奖  自豪  团结  习惯 B.伟大  机灵  要挟  明朗

C.谦虚  勇敢  慈爱  诚实 D.结果  鲜艳  流畅  优秀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因为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但是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①一坐几省闻名的温泉疗养院就设在这里。②一路上我猜测过它的容貌。温泉,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  ③  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

(1)语段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其中的“____”改为“____”。

(2)“猜测”中“猜”的读音是“____”。

(3)①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

(4)请写出一个“偏僻”的反义词____

(5)语段中③处应该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恰当?__________

A.;    B.,    C.—    D.?

 

名句填空。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2)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寄予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山高路远》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名言警句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是人们思想智慧的结晶。读了上面这些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行款格式规范。(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题目:不负好时光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行款格式规范。(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乃宜(1929-2014),温州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人。2006年的超强台风“桑美”夺走了他三个儿子的生命,并留下了近80万元债务。年已77岁的年迈老人开始吃稀饭、织鱼网、捡废品,用6年多的艰辛与毅力,最后基本还清了儿子的债务。其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国人关注,被称为“诚信老爹”。

材料二: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材料三:图表“你认为网络不诚信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是?”

⑴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述中国人的诚信观。

⑵结合材料三,分析网络不诚信事件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营造“诚信”的社会风气提出一些建议。(不少于80字)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⑴语段中的“他们”,被哪位美国记者亲切地称为什么?

⑵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⑶在名著阅读汇报课——“走近领袖”故事会活动中,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凸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简要说明。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3201/24158) 首页 上一页 3196 3197 3198 3199 3200 3201 3202 3203 3204 3205 320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