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点球中的科学

①足球是许多人都爱看的体育项目。复杂多变的战术组合,娴熟高超的个人技术,看得人眼花缭乱,兴奋不已。特别是互罚点球决定胜负的紧张场面,更是令人难忘。你想过没有,罚点球里面也有不少科学道理呢。

②1998年夏天,在法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上,英格兰队和阿根廷队之间的点球大战让所有的现场球迷和电视观众都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场上比分6:5,阿根廷队领先。轮到英格兰罚球,如果这个球进不了,英格兰就输了。巴蒂主罚,你相信吗?就在巴蒂出脚的一刹那,有一个人就感觉到了英格兰的失败!他不是久经赛场的球星,也不是经验丰富的教练,更不是见多识广的记者,而是一个研究核弹的专家。他的判断不是来自幻觉,而是来自科学。他就是英国诺贝尔奖候选人、核弹专家德里克·劳博士。

③德里克博士说:“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成功率最高的点球应该是贴着地面滚入大门的。而巴蒂却选择了一个成功率极低的半高球。”

④其实,早在德里克博士之前,  已经有不少科学家对罚点球进行过研究。他们经过测试和分析,得出的结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点球实际上是扑不到的!因为根据测试,球从罚球点踢出到越过球门线,经过的时间仅为0.2至0.4秒,而守门员看准来球的方向,作出扑球动作,这段时间最少也要0.4秒以上。所以守门员根本不能等到看准来球再作出反应,  只能在罚球的运动员起脚的同时,  向着预感到可能来球的方向扑过去,这样才有扑住点球的一线希望。知道了这一点,您就会明白为什么常常看到点球飞进球门的这边,而守门员却扑向了另一边.他不是判断错误,只是来球方向和他预想的不一致罢了。如果等到判断正确,哪怕动作再快,也望球莫及了。 

为什么还有占一定比例的点球被扑着了呢?瞎猫碰着死耗子吧?不过,偶然中也包含着某些必然的因素。罚球的运动员经过120分钟的激烈对抗,体力已经消耗到了极点。此外,胜败在此一脚,球员在心理上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即使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级球星踢出的点球也难免或高,或偏,或被对方守门员“没收”。现在不少运动员罚点球时采用“让皮球贴着地面滚进球门’的踢法,也许是接受了德里克博士的意见.老练的守门员则平时就注意搜集有关资料,掌握各个球员的射门特点,扑点球时,向着球最可能飞来的方向扑去。这是一场体力、毅力和智慧的较量,也应用着科学方面的知识。 

足球,蕴含着那么多预料不到的和值得琢磨的东西,所以才如此引人入胜。

1.本文所要说明的道理是(   )

A. 足球运动员应该怎么踢点球。

B. 足球运动中守门员应该怎么扑点球。

C. 足球也应用着科学方面的知识 

D. 足球赛中的点球最令人难忘。

2.上文④⑤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列数字  作诠释    B. 列数字  下定义

C. 举例子  列数字    D. 分类别  作诠释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不少运动员罚点球时采用“让皮球贴着地面滚进球门’的踢法,是因为完全接受

了德里克博士的意见。

B. 德里克博士研究得出点球实际上是扑不到的。

C. “点球实际上是扑不到”是因为从点球踢出到进球门的时间比守门员扑球反应的时间短。

D. 许多人喜欢足球的原因是比赛中互罚点球决定胜负的紧张场面令人难忘。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讲述了作者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起飞阶段非常顺利,没有任何惊险和意外。

B. 杨利伟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坚毅果敢的品质、严谨科学的态度和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

C. 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全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D.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这句话中“几秒钟”“上千吨水化为蒸气”形象地展现出火箭炽热火焰的威力。

B.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这句话运用具体、科学的数字,准确地介绍了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的形态,科学严谨。

C.“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解释了“非常紧张”的原因。

D.“回来后我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这句话属于倒叙,交代裂纹出现的原因,给读者释疑,让读者清楚明白。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B.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D.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我市到南宁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昆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B.这部小说的结尾真是耐人寻味啊。

C.有一次我屏息凝神地搭着积木,生怕它倒了,因为那是我花了很多心血才搭好的。

D.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对答如流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kàn    密(chóu    zhú    kuò

B.间(shùn    zhuó    人(zài    zuó

C.热(chì        然(shì    兹(    那(chà

D.窗(xuán    jǐn        游(áo

 

某班开展了“走近墨香书法”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五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二)汉字书法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颜真卿书法的“庄严正直之美”、苏东坡书法的“潇洒飘逸之美”和毛泽东书法的“大气磅礴之美”都是例证。

(材料三)以下是三幅不同字体、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

颜真卿楷书        王羲之行书        张旭草书

(材料四)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

(材料五)5月1日,福建省教育厅公布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活动获奖名单,漳州市成绩喜人,选送的毛笔书法作品中有10件获得一等奖,占全省该类书法一等奖获奖总数的25%。本次活动,极大调动了我市师生研习书法的热情。

1.(1)在材料一~材料四中,不符合“走近墨香书法”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是________。

(2)请概括材料一~材料四中符合“走近墨香书法”这一主题的材料的主要信息。

2.材料五是一则新闻,请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卖 蒜 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日:“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日:“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日:“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日:“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旁而揶揄之        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肯告人姓氏    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3.选文塑造了两个人物: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            睨:________

(2)忿            忿:________

(3)徐以杓酌油    沥:________

(4)以钱其口        覆: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

3.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做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3123/24158) 首页 上一页 3118 3119 3120 3121 3122 3123 3124 3125 3126 3127 312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