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28分) 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玲珑 ①儿子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②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受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jüé,带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我和老公每天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③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④那天中午,我开了车带着从家里煲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静悄悄的,桑岩旁边的病床空空荡荡的,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公司去处理工作了。 ⑤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但这次,他却并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怎么会可口呢?做得那么粗糙简单。” ⑥桑岩却并不回答我,又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 ⑦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⑧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 ⑨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⑩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桑岩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 11“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都没有时间照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妈妈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一定会难受的。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过了……” 12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这个十三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着他的伤,担心着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跟着父亲在工地上受伤的少年,忽视了他的处境、他的感受。我忽视了我们对桑岩如此丰富的宠爱,会让同样在病痛中孤单的男孩更加孤单,或者会自卑、伤感……桑岩一定是捕捉到了他的目光,那目光中一定流露出了这样的感受。 13可是,我还是不愿意为此委屈儿子。于是我说:“那以后我多做一些,你和那个哥哥一起吃好吗? 你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分一些给哥哥……” 14“不好。”桑岩打断我,“妈妈,这样他会觉得我们是可怜他,我不想那样做,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要别人可怜。妈,你就让我吃医院的饭吧,挺好的。” 15我的视线忽然就模糊了,然后,我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爱是多么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男孩。 16桑岩还不懂得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谙世事,但是他本能地知道,善良就是 17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的善良呢!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络绎不jüé (2分) 2.第④段划线句是 描写,作用是 (4分) 3.文中桑岩的言行导致“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是 —— —— 。(每空填两个字)。(6分) 4.文章第7、第12、第15段反复提到“十三岁男孩”,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其作用。(4分)
5.结合全文来看,下列句子最不适合填在第16段的横线上的一项是( )(4分) A.不在病痛面前炫耀健康,不在贫穷面前显示富有。 B.在一顿简陋的饭菜面前,隐藏碗中的美味和丰盛。 C.关注细节体察别人感受,将心比心给人一份尊重。 D.乐善好施甘于奉献自己,一腔热忱乐于成全他人。 6.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1)第二天开饭时,邻床哥哥发现桑岩和他一样在吃医院的饭,他会怎么想?请以第一人称写一段邻床哥哥的心理描写。 (2)读了这篇文章,有人认为桑岩改吃医院的饭照顾到了邻床哥哥的自尊,也有人认为桑岩的行为反而可能更伤害邻床哥哥的自尊。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我选做 题作答(80字左右)(8分)
|
|
阅读下文(20分) 雾霾 ①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将两种相似且难以区分的天气现象共同提及的概括性说法。 ②雾是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的天气现象;水平能能见度在1000-10000米时则被称为轻雾。由于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光的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③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并导致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由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④雾和霾常常相伴出现。区别雾和霾,空气相对湿度是重要依据。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人们习惯上称此是少天气为霾天;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主要是雾造成的,通常被称为雾天;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一般被统称为雾霾天。 ⑤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祸首”。其主要来源有多个:一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二是汽车尾气;三是工厂制造出的废气污染;四是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五是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 ⑥这些污染颗粒和细菌、病毒等一起在水滴上,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大雾一周不散,烟尘废气 在低空聚积,期间有4700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于非命,雾散后,还有8000多人因雾死亡,“雾都劫难”震惊世界,人们将伦敦雾灾列为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这是显性危害的例子,更多的情况是雾霾在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人的健康。 ⑦雾霾天应减少开窗,减少外出,外出时避免骑车,戴正规合格的口罩、多食清肺润肺食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源头上采取“减排消尘”的措施。此法既能减少由温室气体引发的空中水汽,又能减少空中的凝结核,从而达到控制雾霾频发的现象。这方面伦敦做出了榜样: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在“减排消尘”上大做文章,如今已见成效,原来每年有几十个雾霾天,现已降至5天,世界著名的“雾都”已名不副实。 1.第⑦段中“名不副实”一词在文中具体含义是指 和 不相符。(2分) 2.第④段中“常常”一词能否去掉?请阐述理由。 3.第⑥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列数字,其作用是 (3分) 4.根据文章第①至④段内容,结合下列两张图表,判断徐汇区12月5日、6日、13日的天气,将相应的选项填在横线上。(6分) 12月5日 12月6日 12月13日 夹 A.雾天 B.霾天 C.雾霾天 5.本文⑤至⑦段依次说明了: 、雾霾的危害、 。其说明顺序是 。(6分)
|
|
阅读下文(12分) 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除夕市米潞河①,主人问:“客何来?”曰:“陈太守。”“是湘潭陈公邪?”曰:“然。”曰:“是廉吏,安用钱为?”还其值,问寓何所。次日门外车槛槛②馈米十石,书一函,称:“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节终始,毋失天下望。” 【注释】①潞河:地名,今河北通县东。②槛槛:车子行走的声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 入: (2)还其值 还: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 B.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C.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 D.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3.文中主人用“还其值”、“ ”的行为来表达他对陈恪勤的敬重。(2分) 4.信函中“公宜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体现了主人期望陈恪勤要 。(填自己的话)(3分)
|
|
阅读下文。(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3.从全文看,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最根本原因是 (3分) A.“邑人”纷纷用钱财讨取仲永的诗作。 B.“其父”文了利益拉着仲永四处拜访。 C.仲永自己缺乏不断努力学习的精神。 D.仲永没有机会得到良好的后天教育。
|
|
阅读下面的古文。(4分) 卖炭翁(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
|
默写(18分) 1.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 2. ,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如梦令》)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5.至若春和景明, ,上下天光……(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
|
写作(60分) 请以“给自己一片阳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②不得抄袭。
|
|
阅读下文。(28分) 我们都会遇到对手 ①小学时,我们班有二十多名同学,梳辫子的只有七位。老师看了看那怯生生的“半边天”,先让大一些的琴做了学习委员,却选不出文艺委员领着课前唱歌,后又发现我嗓门儿大又挺大方,便委任了我。 ②老师们都很愿意做我们的班主任,女生少,操心事更少。她们却忘了:女孩子天生会掩饰。其实,文艺委员与学习委员之间很格格不入呢!我不知道嫉妒心是何时潜入体内并随着身体一天天长大的。我和琴的成绩太相近了,老师常常表扬我们俩或者我们其中的一位。势均力敌就有了敌意。 ③琴先拉帮结伙,她拉着那五个女生课间高高兴兴玩,放学亲亲热热走,我形单影只地呆在操场或闷头回家时,恨琴恨得咬牙切齿。 ④有一天傍晚,我和高年级同学玩跳格,跳到天黑才想起书包,书包早被锁在教室里了。我急得团团转时,发现教室门玻璃刚好坏了,我打开门,拿上书包正要出来,我突然想到琴,偷着锁门说不定就是她干的,那天她值日。我拿不出书包做不成作业自然要挨老师训,她早就盼着这天呢!旧恨新仇忍无可忍,我想报仇了。我一回身看到讲台上有截粉笔头儿,还是给她起个绰号骂她一下吧!借着教室里最后一点儿微亮的光写在琴的书桌里。写完了报了仇,跳出教室就把这件事丢脑后了。 ⑤第二天早自习一进门,琴正骂人,看到我音量提高了一倍。最麻烦的是在路上,琴用她的骂声对我实行围追堵截,我像灰溜溜的小老鼠,琴成了打鼠的英雄。 ⑥琴很能骂人,指桑骂槐、破口大骂全会。在她的骂声中,我来不及想自己的愚蠢,原有的嫉妒却变成了完完全全的恨。 ⑦五年级时,我的表姐也转到了我们班。表姐的成绩开始遥遥领先,琴很不服气,私下里便说她是重读生。话被传过来,表姐便立场坚定了,女生阵营里从此有了两个帮派,彼此虎视眈眈。 ⑧我们常在一起挖空心思贬低对方。有一天发现琴“长着满脸横丝肉,一看就不像好东西”,令我们狠狠开心了一阵子,尤其是那常形容坏人的“横丝肉”,让我出了许多怨气。 ⑨我们(包括琴)都以为自己很聪明,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发布考中学成绩时大家都傻了:老师认为最有希望的几个甚至表姐,都没有考入那所向往已久的重点中学。 ⑩也许是因为那次惨败,琴比我们先长大了。有一天陪妈妈逛街,远远看到琴,我早早扭过头去,听见琴问:“大娘上街呀?” 11妈妈说:“嗯。琴,你有时间到我家里玩吧。” 12“哎。” 13我等琴走远了我问:“妈,你理她干吗?你不知道我俩不好吗?” 14妈妈瞪了我一眼:“她到底是大两岁懂事了,人家想和好。” 15“我才不和她和好呢!” 16虽然妈妈开导了半天,我却忘不了琴的那些恶骂,几次碰到她探寻的目光都以冷漠拒绝了。 17多年以后我慢慢聪明过来:无论在哪儿,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会遇到对手。我们太喜欢把对手列为敌人,太喜欢于嫉妒甚至诽谤。一个人的真正长大,却是从真诚地欣赏对手开始的。 1.第②段两个加点词“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②敌人;③对抗,抵挡;④(力量)相等的 A.①② B.①③ C.④① D.④③ 2.依据③-⑧段,概括“我”和琴矛盾逐步加深的过程。(4分) (1) (2) (3)五年级时,表姐转来重读,彼此敌意加深,更加挖空心思贬低对方。 3.第⑥段,“我”说自己“愚蠢”是因为 ;第11段,“我”说自己“聪明”是因为 。 4.文中的“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选择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5分) 5.对本文主旨理解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展露了小女生之间真实自然的争强好胜。B.表现嫉妒不加以控制则会成为完全的恨。 C.体现遭遇对手乃人生无法回避的常态。D.揭示真正的成长始于真诚地欣赏对手。 6.“我”冷漠地拒绝与琴和好,请就“我”的这一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80字左右,8分)
|
|
阅读下文。(20分) 伯乐就是你自己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世界潜能鼓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伯乐呢?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才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了众人,他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健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yìwúfǎngù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感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己理没,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己,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yì wú fǎn gù ( ) 2.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3.第②段主要论述了 ;第③段主要论述了 ;②③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 。(6分) 4.说说第④段加点词“挺身而出”“鼎力自荐”在文中的作用: 。(4分)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那一段中最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淹没了。
|
|
阅读下文。(12分) 放翁家训 陆游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1.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生( ) (2)虑(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B.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C.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D.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3.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作者认为可以从 、品性、 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