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这样的父亲》,完成文后问题。(共13分)

这样的父亲

①秋末冬初,寒意渐浓。办公室的门忽然无声地开了一条缝,却不见人。正诧异间,一个脏兮兮的蛇皮袋伸了进来。

②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过了两三秒钟,才看见蛇皮袋后面有一个和袋子一样脏的中年男人,两眼通红,一脸倦容,头发零乱。头上还黏着草屑,穿着一件皱巴巴褪了色的衣服,右手的袖子卷过手肘,左肩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包裹。他迟疑地从门缝中挤进来,似乎感到了大家目光中的厌恶,于是停住脚步,小心翼翼地问:“张老师……在吗?”

③“哪个张老师?”

④“就是我儿子的班主任呀。”

⑤“你儿子是哪个班级的?”

⑥他说了一个班级,并报出了他儿子的名字,同事中有几个人便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都是那个学生的任课老师,都惊讶于那样出色的孩子的父亲竟是这个样子!

⑦有人告诉这位父亲,他儿子的班主任出去了,让他先进屋等一会儿。男人小心地走了进来,他把两个包放在地上,人也“扑通”一声坐下去,直接坐在了地上!大家都愣住了,纷纷叫他起来,让他坐到椅子上,他却着急地连连摇手。

⑧大家不再坚特,转而询问他从哪里来,找儿子做什么。

⑨听到热心的询问,他的声音完然哽咽了。他说,两年前,他妻子因受惊吓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家人稍一疏忽,她就离家走失了。两年来,四处求医问药,仍没有好转。前些日子,因忙农活疏于看护,妻子再次离家。他风餐露宿,不分日夜地已经寻找了近一个月。说到这里,男人长叹一声,窝在眼里的一汪泪终于滚落下来……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有人给他纸巾,他摇摇头,从衣袋里扯出一块皱巴巴的手帕,到门外去擦。

⑩同事小余默默地起身,倒了杯水递给他。小宁把自己刚买的两张热馅饼放到男人的袋子上。其他人都从座位上站起采,不知谁带的头,有人把一些纸币放到他的包袱上。

(11)男人有些不知所措,涨红着脸,慌忙摆着手:“不……不是的,我不是这意思,我是来看看孩子的。”他拿起小宁给的馅饼说:“老师给的这个,我要。”随即把那些纸币抓起来放到就近的桌上,说:“这个我真不要,那成啥啦!”

(12)张老师回来了,男人简略地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然后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们纷纷夸他儿子,他听了,点着头,脸上的愁容散去不少。

(13)张老师出去叫他的儿子,男人不安起来,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只见他快步走到镜子前把自已从头到脚仔细地整理了一遍。做这些时,他似乎完全忘了身边的其他人。

(14)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男人侧耳听了听,忽然现出了紧张的神色,他飞快地把自己掉在地上的“家当”塞到桌下,再次扯了扯衣服,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把零碎但叠得十分整齐的钞票,看得出,那是他给儿子准备好的生活费。

(15)门开了,张老师的身后走来一个个头高高、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一进门就冲男人露出了两颗小虎牙,脆脆地喊了一声:“爸!”

(16)这时候,我发现,一直卑微拘谨的男人挺直了身子……

(17)他和儿子说话的声音,和所有过着平静幸福生活的父亲没什么两样。儿子沐浴在父亲话语的春风中,脸上泛着红晕,微笑着,不断地点着头,神色中没有一点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生出的难堪和羞愧。如果说这之前这位父亲给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

(18)我的眼睛湿润了,惊叹于这种变化且深深为之感动。看着四周,同事们的脸上也写着同样的感动和敬重。我们惊叹这奇迹,更敬重这奇迹的创造者——父亲!我们也终于明白:这祥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

(摘自《辽宁青年》2012年第2期,有删改)

1.阅读文章,请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情节

“我们”的感情变化

中年男人刚出现在老师办公室

中年男人对老师报出他儿子的名字

同情

中年男人见到了儿子

2.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①都惊讶于那样出色的孩子的父亲竟是这个样子

                                                          

这样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章是怎样把“这样的父亲”塑造的生动感人的。(不超过150字)(7分)

 

 

 

 

 

 

 

 

 

 

 

 

 

 

 

 

 

 

 

 

 

 

 

 

 

 

 

 

 

 

 

 

 

 

 

 

 

 

 

 

 

 

 

 

 

 

 

 

 

 

 

 

 

 

 

 

 

 

 

 

 

 

 

 

 

 

 

 

 

 

 

 

 

 

 

 

 

 

 

 

 

 

 

 

 

 

 

 

 

 

 

 

 

 

 

 

 

 

 

 

 

 

 

 

 

 

 

 

 

 

 

 

 

 

 

 

 

 

 

 

 

 

 

 

 

 

 

 

 

 

 

 

 

 

 

 

 

 

 

 

 

 

 

 

 

 

 

 

 

 

 

 

 

 

 

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文后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疑质理             援:           (2)同舍生皆绮绣   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略无慕艳意           

3.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本次活动,学校要求班级出一期关于“光盘行动”的板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把板报题目补充完整。(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3分)

众媒介各渠道提倡光盘                                   

 

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以下两所单位在 “光盘行动”中所采取的两个相同举措。(4分)

【材料三】荆州市商务局副调研员刘本尧表示,昨日,市商务局又开会研讨如何推广“光盘行动”的具体措施,要求各会员单位要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在餐厅显眼位置统一贴上“反对餐桌浪费,倡导节约用餐”的温馨提示卡。在有条件的酒店,餐厅中央LED显示屏上,要反复、滚动播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倡议书的内容。同时酒店、餐馆要改变经营服务方式,合理调整菜品数量和餐量,提供“小份、半份”服务。对各大酒店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引导顾客适量点餐、不要浪费。

【材料四】马鞍山诸多企业响应节俭行动,不仅在店堂内悬挂张贴“光盘行动”的标语,还配合行动出炉了“微菜单”。记者在春盛渔府发现,这家中餐馆的菜单已经悄然变身,小份江鲜、小吃拼盘、迷你砂锅等“避剩装”被重点推介。此外,主动打包的顾客还将获得饭店的奖励。春盛渔府总经理助理汪庆:如果客户能够中接受我们的打包服务,或者他能够响应我们这个节约的意识,在这做完以后,我们还会送上酒店自制的精美小菜,作为礼品送给他,也是一种鼓励吧,鼓励我们的客户跟我们一起来行动。

相同举措:                                                          

 

近期,一场通过网络发起的旨在倡导节约粮食的“光盘行动”引发热烈响应,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了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某校就此开展了了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分析下面的图表和文字材料,概括出“光盘行动”中的关注状况。(4分)

【材料一】

“光盘行动”单日微博关注走势图

满分5 manfen5.com

注: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材料二】自1月中旬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以及京华时报、北京晚报、青岛日报、扬州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和地方媒体网站聚焦“光盘行动”主题活动,进行了高密度的集中报道。

关注状况是:              

 

名著阅读(3分)

《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其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他善用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例如我们学过的      一文,开头就列举了一系列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有力论证了人才要在           中造就的道理。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还喜欢使用比喻,如我们学过的《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就巧妙地以 “            ”比喻“舍生取义”,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

 

默写(5分)

1.蒹葭凄凄,                      。   (《蒹葭》)

2.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3.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论语》中体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几天前,我来到乡下,欣赏到一派乡村的春色:①绿油油的稻田衬托着金黄的油菜花,波光粼粼的水塘倒映着袅娜的垂柳,淡淡的绿荫掩映着朴素的白墙黑瓦,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美丽。②轻轻走入田野,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温暖的阳光下,斑斓的蝴蝶调皮地追随着行人上下飞舞,是那样地让人留恋。四月的乡村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简直就是一首生意盎然的田园交响曲。③三月之初,这里还下着大雪,想不到春色还是如约到来,而且比往年更美丽、更妖娆,④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和幸运吗?

A.①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多个方面描绘出春天的乡村清新、美丽的特点。

B.②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阳光下蝴蝶翻飞惹人留恋的情景。

C.③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早早来到,给乡村带来的美丽。

D.④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到来带给人们的欣喜。

 

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低碳生活看起来很遥远,其实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从减少空调的使用到采用公交出行,从电子钟取代发条式闹钟到使用再生纸,这些都是大家随手可做的事。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和消费过程中的过量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只要改掉一些生活陋习,就能为减排做出不小的贡献。

A.从减少空调的使用到乘坐公交出行,从电子钟取代发条式闹钟到使用再生纸

B.从减少空调的使用到采用公交出行,从利用发条式闹钟到使用再生纸

C.从减少空调的使用到采用公交出行,从电子钟取代发条式闹钟到使用再生纸

D.从减少空调的使用到乘坐公交出行,从发条式闹钟取代电子钟到使用再生纸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C.她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D.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20458/24158) 首页 上一页 20453 20454 20455 20456 20457 20458 20459 20460 20461 20462 2046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