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2分)

人证(15分)

在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女列车员盯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查票!

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不想交出去。

列车员朝他手上瞅了一眼,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

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嚅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格一样吗?

儿童票和残疾人票的价格都是全票的一半,列车员当然知道。她打量了中年人一番,问道:你是残疾人?

我是残疾人。

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列车员冷笑了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中年人没有做声,只是轻轻把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他只有半个脚掌。

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上面印着残疾证三个字的本本!是残联盖的钢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没钱到医院做评定……”

列车长闻讯而来,询问情况。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票……

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说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

列车长连看都没看,便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快补票吧。

中年人一下子蔫了。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的。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这张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那个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

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中年人对面的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说:你是不是男人?

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你就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当然是男人!

你用什么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周围的人一下笑起来。

列车长愣了愣,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这儿站着,难道还有假不成?

老同志摇了摇头,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就是男人,没男人证就不是男人。

列车长卡了壳,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应对。

那个女列车员站出来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好了。

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

你根本就不是人!

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尖声叫道,你嘴巴干净点!你说,我不是人是什么?

老同志一脸平静,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人?那好,把你的证拿出来看看……”

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

只有一个人没笑,就是那个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一切,不知何时,眼里蓄满了泪水,不知道是委屈、感激,还是仇恨。(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所写的事情。(不超过20字)(2分)

 

2.小说开头说女列车员很漂亮,这样的描写有没有其他用意?(3分)

 

3.你认为老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4.小说结尾时,这中年人会在想些什么?请具体描述一下。(3分)

 

5.如果你当时也在列车上,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帮这中年人解围?(4分)

                                                                                   

 

综合性学习。(8分)

网络谣言像一个无形的杀手,轻则诋毁个人名誉,重则引起社会混乱,为此,九(1)班的学生开展了我看网络谣言的实践活动,邀请你参加,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满分5 manfen5.com

1.【漫画解说】活动中,同学们发现了左面这幅漫画,仔细观察这幅漫画的内容,写出漫画揭示的社会现象。(2分)

 

2.【材料探究】阅读下面几则案例,写出你得出的结论。(3分)

材料一:据椒江葭沚派出所经办民警介绍,827日中午,有人在网上发布微博称当天杭州飞往成都的航班上有炸弹,要发动恐怖袭击,炸毁湖州市政府。椒江警方发现后,立即组织警力,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将嫌疑人周某抓获,并对其行政拘留5天。

材料二:网民周某某在晨练时听闻某市某工地工人中午就餐喝冰啤时,6人当场身亡的消息,他未经核实便将内容发至微博。随后周某某被公安机关传唤,其行为被认为是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警方对其行政拘留3天。

材料三: 830日,三河市公安局接到北京市公安局通报称,公安部督办案件秦火火立二拆四系列网络造谣传谣案件中一名重要犯罪嫌疑人曹某现藏匿在三河市燕郊地区,请求协助抓捕。经细致调查,民警发现曹某以虚拟身份出现在燕郊,两地警方火速赶往,将曹某一举抓获。

                                                                               

3.【精彩跟帖】如何遏制网络谣言,专家纷纷发帖。请你阅读下面的帖子之后请你跟帖。3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和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晓: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一是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二是行政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三是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龙凤钊:治理网络谣言一方面要强调法律,另一方面也要网民言行自律,提高网民和网络运营者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应加强网络中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不加甄别就传播虚假信息欺骗公众的人应给与相应的信用处罚,同时加大立法对造谣者的打击力度,让网络回归到自由发言并且可信的环境。

我的跟帖:                                                                     

 

名著阅读。(5分)

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定名为              ,这部名著是《           》。该书中描写了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                。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斗杀         _,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         _

 

古诗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2.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3.《观刈麦》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6.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烦恼yōu       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这样,春风秋雨会渐渐冷却你急zào      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弛你紧张的神经。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见人羞      的村姑,无不使你      然自得,超然物外。

 

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事、一些人让我们无法忘记:或许只是一声轻轻的问候,就在自己的心头荡起层层涟漪;或许只是琐屑到举手之劳,似乎不值得提起,但走过多少个日子,依然温馨满怀……

请以“那一次,让我铭记”为题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要有真情实感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命和人名;

4)不少于600字。

 

阅读《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13分)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然而,有时候蜕变却会在瞬间完成,尤其是关键的那一步,就像作家或画家长久地苦思冥想,仍不得其法,而在某一境况下灵感顿生,一挥而就。

②我是母亲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近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岩大约l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露水还没有散去,在花朵上面打转。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1.第⑥段中写道,“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是一件什么事情让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2分)

2.从全文看,我能够“幸存下来”并“健康地长大”的因素有哪些?(3分)

3.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的理解。(2分)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4.第④段中写“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那为什么父亲要带我走这条路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5.文章结尾写道,“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 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请你谈谈这句话在结构及内容上的作用。(3分)

 

阅读《生活中需要思考》(9分)

生活中需要思考

①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②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发现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实验灯泡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结果。不能想象,他在其中任何一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③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④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青年时期,一个人要审慎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探索生活的道路。走好这一步,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⑤如今,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道远,不思索行吗?

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它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

⑦生活中需要思索!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②段中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           。(3分)

3.为什么说“青年更需要思索”?(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回答)(4分)

 

阅读《荷花之谜》(9分)

①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花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注】”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

②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械”。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

③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新的健康荷株。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正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这段文字介绍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简要回答。(3分)

2.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3.第③段“沉睡了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新的健康荷株”句中加点的“近”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阅读《叔敖埋蛇》一文。(17分)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叔敖曰     (     )       ②恐母而死也  (          )

③蛇今在      (     )       ④他人又见      (     )

2.下面句子有两处停顿,请用“/”划出。(4分)

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

3.找出与文中“杀而埋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久之,目似暝《狼》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蔽林间窥之 《黔之驴》               D.事列《神仙》之传。《黄鹤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5.请结合课文简单分析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3分)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20393/24158) 首页 上一页 20388 20389 20390 20391 20392 20393 20394 20395 20396 20397 2039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