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泽①兵进至卫南②,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时金人有割地之议,泽上疏③曰:“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上④览其言壮之。时年六十九矣。 (节选自《宋史 • 宗泽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泽:宗泽,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②卫南:地名。 ③上疏: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④上:宋高宗。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A.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B.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C.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D.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度( ) ② 等(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4.在与敌众十倍于我的金兵作战中,宗泽部队取得了什么成果?有什么样的影响?(分别用原文回答)(2分) 5.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宗泽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甲】 【乙】 赠 渔 父 杜 牧 渔 父 李 煜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②一轻钩。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①。 花满渚③,酒满瓯④,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①独醒人,出于屈原投江前应答渔父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②茧缕,即蚕丝,这里指钓鱼用的丝线。 ③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④瓯[ōu],此指酒杯。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所描写的对象都是渔父。但甲诗是借渔父讥讽当世,抒发作者的感慨;乙诗则直接描绘渔父生活的惬意,表达对自在生活的羡慕。 B.从“几十春”、“一棹春风”可见,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渔父春天垂钓的景象,但垂钓环境截然不同,甲诗意境孤寂,乙诗则春和景明。 C.甲诗旨在借渔父这一形象讽谕现实社会中多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之辈。 D.乙诗中的渔父虽是孤舟一人,但他怡然自得,生活潇洒自在。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都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富有情景交融之美,。 B.两首诗中的渔父形象不同。甲诗中的渔父在深泽“静”垂纶,“怕得鱼惊不应人”,深谙垂钓之道,比乙诗中垂钓时还不忘赏花品酒的渔父更为高雅。 C.甲诗巧用典故,“寒水畔”和“独醒人”两句暗合当年屈原行吟江畔之典。且“孤”“寒”等字中尽露诗人无奈的感慨。 D.乙诗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突出了渔父独自一人无拘无束的自由之乐。
|
|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许多人眼里,哲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脱离生活实际的哲学思考,必然会在生活面前碰壁。哲学大师黑格尔说:“哲学的特点,就在于研究一般人平时自以为很熟悉的东西。”哲学是要去反思和揭示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或源头,所以总是来得太晚,“密纳发的猫头鹰只有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才开始飞翔”。黑格尔把哲学比喻为在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旨在说明哲学是一种对历史的“反思”活动,是一种自甘寂寞的沉思的理性。 A.脱离实际的思考会在生活面前碰壁。 B.哲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因为来得比较晚。 C.哲学的意义在于理性反思生活背后的本质。 D.哲学的特点就是研究人们熟悉的事物。
|
|
给空缺画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 , ,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 。 A.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 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B.唰的一声,将冷面融化成花面 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C.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 唱入润如油膏的春泥——润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D.唰的一声,将冷面融化成花面 唱入润如油膏的春泥——润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②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③他就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 ④同时,傅雷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 ⑤是谁把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介绍到中国来的呢? A. ①⑤③②④ B.⑤①③②④ C. ⑤③①④② D. ①⑤③④②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不管是教师、医生还是军人,都应该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分别承担起救死扶伤、教书育人和站岗放哨的责任。 B.我们并不否认中国足球队没有出线的希望,而是说希望非常渺茫。 C.通过摄影师的一番解释,她终于明白了玫瑰花束最好放在右边比较合适。 D.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很重要,如果根本不读书或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管道工人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后,堵塞已久的下水道终于豁然贯通。 B.莫言写作时常常寻章摘句,所以其文章能博采众长而享有盛名。 C.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不断侵犯我国主权,其卑劣行径已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 D.中学生只有不断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
|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狡黠(xié) 留滞 谀词(yú) 怒不可遏 B.猖獗(jué) 根深底固 抽噎(yè) 纨绔 C.伛偻(yǔ) 招徕 谮害(zèn) 颠沛流离 D.拮据(jié) 恃才放旷 归咎(jiù) 相形见拙
|
|
请以“我终于读懂了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
综合性学习(6分) 为激励同学们树立志向、践行梦想,某校正在开展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材料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材料二: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少年周恩来面对国难,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人民的独立幸福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强盛起来,将自己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 材料三:刘伟10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他的梦想就是要“精彩地活”。为此,他练游泳,练习用脚打字、弹琴,还编曲填词。十余年来,他从未懈怠,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在“中国达人秀”中展现了绚丽的风采,还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既实现了他的梦想,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精彩。他曾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梦想负责。” 1.请根据才一和材料二,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2分) 2.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个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2分) 3.邀请你担任“青春·梦想”主题班会主持人,请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要求:文辞优美,富有感染力。(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