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他是我国散文家、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是《春》、《荷塘月色》等。

B.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中“丈夫之冠”指古代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指行冠礼。

C. 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总计四联。其中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

D.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梦想是让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梦想给了我们翅膀,        ;梦想给了我们激情,        ;梦想给了我们信心,         。只有心怀梦想,才能更好地前行。

①让我们在宽广的草原上策马奔腾

②让我们在广袤的长空中尽情翱翔

③让我们在泥泞的黑夜中奋勇前行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下面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 小慧的爸爸对她的绘画老师说:“小慧在绘画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多亏了您的悉心指导。”

B. 张强对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你瞎了吗?绿灯还没亮起来呢,要遵守交通规则!”

C. 病房里,前来探望的同事对住院已久的老王说:“老朽,请安心养病,我下个月再来看您!”

D. 小勇对受到老师批评的同学说:“有什么大不了的,把他的话当作耳边风不就成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了中华民族谋复兴。

B. 通过开展“绿色校园行”主题活动,使我校学生继续保持了环保的热情,弘扬了环保理念。

C. 父亲教导我说:“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是要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中学生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张爷爷从小就跟李师傅学习捏泥人技术,现在他传承着李师傅的手艺,捏出的泥人惟妙惟肖

B. 从事多年建筑工作的梁工程师辞掉工作,与老伴和儿孙们一起回乡下安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

C. 城市绿化只有因地制宜,把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更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D.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推出,农村家家户户的喜事接二连三,络绎不绝,让人倍感欣慰。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惩罚      跌倒     一代天娇    B. 黝黑       惘然      宠辱谐忘

C. 篱笆      阔绰     门庭若市    D. 伶仃       狼籍     五色交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笑(nì)         (sāo)           花团锦(cù)

B. 空(lóu)        护(kān)           味同蜡( jué)

C. 泥(yū)         菜(hūn)           人事( xǐng )

D. (cāo)        (huái)          忍俊不(jīn)

 

(任选一题作答)

(1)题目:我不后悔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加油!”简单的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地冲向终点。“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殿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总有一些话使我们铭记,令我们受益终生。有些话语让我们感动,有些话语给我们启迪,有些话语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引。

请以“给力的一句话”为题作文。

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不得抄袭、套作; (2)卷面工整,叙事清楚,结构合理; (3)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5)字数在600字以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站在舞台中央?还是静静绽放?

(1)曾经,我以为自己是被上帝亲吻过的那个苹果,是人生舞台的主角。我作文写得又快又好;我朗诵比赛拔得头筹;我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大家都说我长大了会有出息。于是,我觉得自己的头顶一定有一圈神秘的主角光环,它能帮我跨过荆棘绕过泥淖,它能让我逢凶化吉、锦上添花。

(2)但很快,自以为是世界主角的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  

(3)那是进大学后的第一次读书会。导师要我们谈谈对先秦文学的认识。上大学前谁跟先秦熟啊?我看到有人偷偷用百度了,有人在向同伴询问。我心里也发慌,但我一直以来就是众人眼中的资深才女啊,我维持着随意的坐姿,脑子里拼命地把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能吓唬人的句子。

(4)我是第一个讲的,我挑了诗经里冷僻的段落,扯了朱熹的注释,顺便分析了下先秦和后来儒家主导文化的差异,我仔细观察导师的每一个表情,在他觉得最有兴味时住了嘴。端出大咧咧的笑容:“哎,我就是胡乱一说,给你们垫个底。”

(5)我讲完后,心里松弛了下来,还有点儿小得意,心想开学第一仗打得不错。然后,便有一搭没一搭地听其他同学发言。最后发言的,是个瘦小的短发女生,她紧张得要命。我幸灾乐祸地想,从她的嘴里肯定是听不到什么妙语了。

(6)但我估计失误了。她讲了约几分钟后,其他同学都收起了之前漫不经心的表情,导师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惊讶和赞许,他整个人都往前微倾,激动处甚至握紧了拳头。带着一点不甘和不信,我开始认真地侧耳倾听,却只能承认,她的观点新颖太多,论证翔实太多,和她一比,我的发言苍白得像应试作文。听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7)那是大学给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课。我第一次明白了“失败”的含义,也第一次尝到了“配角”的滋味。但是我依然是那个骄傲的我,我依然向往挤向舞台中央,依然渴望被无数灯光照亮,哪怕挤掉高跟鞋也在所不惜。

(8)可是后来,我在学校的社团里遇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姑娘,她让我对“配角”有了新的理解。她的长相只是可爱,才华不算横溢,做讲座时我们和嘉宾合照,我努力调整笑容,她却总是躲在最远处。可是交给她的任务,从来都做得最细致。一篇稿子,没有错别字也没有标点错误;一份策划,前期宣传后期总结,事无巨细全包括了。

(9)有一次,一个嘉宾演讲,我怕现场人手不够,就问她能不能抽空过来帮忙。她一口答允了,我问她想做什么,她微笑着说:“我就负责场记吧”,那笑容淡淡的,谈不上美丽,却是那样的真实自然。说实话,谁都知道场记工作最琐碎,也最不起眼,最不重要。我觉得只要把任务完成,至于什么后期整理,随便搪塞一下就行,反正整理了也没人看,看的人也不知道是谁干的。可她却傻乎乎的,用录音笔录了全场,到宿舍已经十点,她就放一句抄录一句,并且坚持要当晚把稿件发给我。

(10)十二点左右,我随手点开QQ邮件,看到整整四页,七千余字的演说记录时,我整个人都惊呆了。

(11)一个自愿站在相片边缘的配角,愿意花大力气,做一件根本没法出名、也没有人赞赏的事情,这实在太了不起了。是啊,她就如同一朵墙角的小花,虽然无人观赏,却依然尽情绽放

(12)讲座结束后的一个礼拜,我们学院开元旦晚会。无端的,我想起她淡淡的微笑来,突然对自己说,你得到的太多,耿耿于怀的也太多,是时候站在台下,默默无闻地付出一次了。所以我既没有做主持,也没有表演,而是自愿报名做了场务,匆匆穿梭于礼堂。抽奖环节时,台下一片沸腾,我躲在幕布后面,迅速地把各个奖项的礼物分类摆放,主持人公布一个名字,我就探出一只手去,把礼物递给礼仪。从头到尾,我都蹲在地上,反反复复地核对礼物有没有摆错;从头到尾,我都和台前的人们共同感受那片愉悦的、轻松的气氛。

(13)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放下澎湃的虚荣心和无谓的骄傲感,把自己轻轻放回到配角的位置。是有一点失落,但更多的是释怀和惬意。作为一个配角,能够扎扎实实地做些事情,不为别人的注目而活,原来是这样的轻松自在啊。

(14)寻寻觅觅,奋斗挣扎之后,我终于明白,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主角也罢,配角也罢,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最佳的生活状态:站在舞台中央尽情挥洒,立在偏僻角落也要静静绽放。

                         ——(摘自《青年文摘》,内容有改动)

1.文中我从“自以为是世界主角”到明白“站在舞台中央尽情挥洒,立在偏僻角落也要静静绽放”的道理经历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第(6)段画波浪线句子“听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此刻我的内心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展开你的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

3.品味第(6)段和第(11)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导师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惊讶和赞许,他整个人都往前微倾,激动处甚至握紧了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就如同一朵墙角的小花,虽然无人观赏,却依然尽情绽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7)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但是我依然是那个骄傲的我,我依然向往挤向舞台中央,依然渴望被无数灯光照亮,哪怕挤掉高跟鞋也在所不惜。

5.请你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说和做(节选)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2)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5)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8)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9)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0)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 “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3.第(2)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4.选文(11)段中划横线句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0553/24158) 首页 上一页 10548 10549 10550 10551 10552 10553 10554 10555 10556 10557 1055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