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 )![]() A.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B.研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C.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的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D.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
|
如图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 )![]()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
|
下列属于光折射的是( ) 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 B.人们看到的树木、山峰在水中的倒影 C.在太阳光下,从树叶缝隙间透下的小圆形光斑 D.潜水员从水面下看空中飞行的鸟比鸟的实际位置高 |
|
现有橡皮、玻璃球、条形磁铁、盐水、纯水、铅笔芯六种物质,小明将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
A.密度 B.磁性 C.导电性 D.比热容 |
|||||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又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挑战.探求能源利用的新途径是人类亟待解决的课题.以下探究能源利用的途径不恰当的是( ) A.更多地利用木材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 C.增加风力发电量 D.增加核发电量 |
|
小明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A.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200Ω); B.二节干电池(每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 C.电压表一个(量程0~3V,0~15V); D.电流表一个(量程0~0.6A,0~3A); E.滑动变阻器Ro(规格为100Ω,2A); F.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则: ①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则该电路中电流表所选用的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______;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约为______A. ②小明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该实验不能较精确地测量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那么,为了能较精确的测出电阻Rx的阻值,请你只利用提供的部分器材重新设计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案: A.在虚线方框内画出你设计的可行实验电路图,要求连接好电路后,电表的位置不移动就能测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其中,部分已画好). B.根据所画的电路图,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起来,使之成为符合要求的电路(没有选用的器材就不要连接.其中,部分导线已连好) C.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第一步:______;第二步:______. D.写出待测电阻的表达式Rx=______ (用实验步骤和题中的相关字母表示) ![]() ![]() ![]() |
|
在一次物理课外科技活动中,老师为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新型的电子器件,只知道该新型电子器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流的比值不是一个定值.老师要求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新型电子器件的电流I与可控电源的电压U的关系.已知可控电源的电压在0与220V间可调,定值电阻R=20Ω.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则: (1)可控电源电压在80V时,电子器件的电阻是多少? (2)当电源电压U=110V时,新型电子器件的电功率和电源的输出功率. ![]() |
|
“五•一”期间,爸爸开车带着李兵从安阳市区出发沿安林高速到林州“红旗街”旅游,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质量为1.8×103kg,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9m2,当汽车以90km/h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汽车发动机牵引力为1000N,效率为30%,汽油的热值为4.6×107 J/kg(假设汽油完全燃烧,g取10N/kg).求: (1)汽车静止时对路面的压强. (2)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 (3)若汽车按照这种方式行驶,这次旅行全程往返250km,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李兵应该提醒爸爸至少要加汽油多少kg? |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______(填“5cm”或“10cm”).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3)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______(填“虚像”或“实像”). ![]() |
|
小明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他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1)上述四种情况,______图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 (2)做丙、丁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有关. (3)做______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