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水平切去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 )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对地面压强减半 B.质量减半,密度不变,对地面压强减半 C.体积减半,密度不变,对地面压强不变 D.以上的说法均不正确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④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一定竖直向下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
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个说法的含义是( ) A.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木头比铁轻一些 D.铁比木头 |
|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一张课桌的高度1.6m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是50kg C.人步行的速度是30m/s D.一个硬币的厚度是2cm |
|
第一个用实验准确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托里拆利 C.帕斯卡 D.伽利略 |
|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V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 1A”字样.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求: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电阻R2消耗的功率. (3)现用阻值为30Ω的电阻R来替换电阻R1,要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分别为0~3V和0~0.6A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不更换电表量程,两电表的指针分别能达到满刻度处,且电路能正常工作,请求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范围. ![]() |
|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24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150N,物体在5s内匀速上升1m.求: (1)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的功率. ![]() |
|
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电路图,图乙是实物连接图.其中电源是两节新干电池,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 lA”.![]() (1)图乙已连接了部分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电路图将未连接的电路连接完整; (2)小明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时发现灯光特别亮,这表明他在闭合开关前没有______; (3)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若要增大小灯泡的电功率,则滑片P应向______移动; (4)在完成以上实验后,小明进一步测量并描绘出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通过图象发现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这一现象表明:______; (5)有一位同学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发现:灯泡变亮时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经检查所用器材完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
|
某兴趣小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弹簧秤下挂一实心圆柱体,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 (获取证据)测得圆柱体的体积为0.5×l0-4米3,柱体的重为0.6牛顿.当圆柱体缓慢地浸人液体中时(圆柱体始终竖直且没有被浸没),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秤相应的示数F,求得相应的圆柱体在下表面处产生对液体的压强p(液体在圆柱体下表面处产生的压强也为p),所得数据如下表:
(讨论与交流)(1)根据第5次实验所得数据,求得圆柱体在下表面处对液体产生的压强是______帕,实心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 (2)当弹簧秤的示数为0.12牛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牛. (g=10N/kg) ![]() |
|||||||||||||||||||||||||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若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向______(选填“右”或“左”)移动凸透镜到另一位置,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