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杆秤的提纽到挂钩的距离OA=4厘米,提纽到挂秤砣的距离为OB=20厘米,秤砣重力为10牛顿,所称物体的重力是多少?![]() |
|
某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
![]() A.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 B.实验失败,停止实验 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 D.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 |
|||||||||||||
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芳芳同学按照图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应满足什么条件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______; (2)在满足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情况下:若物体重G=2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N,若物体向上提起h=5m,则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H=______m. ![]() |
|||||||||||||
小张为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这一问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
|
在两根筷子的中间静放着两个乒乓球,如图所示.当用塑料管向两球中间吹气时,可看到______现象,这说明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______.![]() |
|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__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
|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______;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______; (5)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一个结论即可) ![]() |
|||||||||||||||||||||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______边旋一些,使杠杆______平衡. ![]() (2)实验时准备了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图甲),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方案)______; (3)下列是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请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
|||||||||||||||||||||
用如图所示的水杯盛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往杯里装入大半杯热水,拧紧杯盖,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杯盖会很难拧开. (1)简要回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请设计两种打开杯盖的方法,并说出每种方法用到的物理原理.(不能损坏杯子) ![]() |
|
画出图中力F1、F2的力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