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共同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某一个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这个重物将( ) A.继续上升一段,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一直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
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一定是平衡力 B.可能是平衡力 C.一定不是平衡力 D.无法判断 |
|
一辆轿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了18km,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50kW,在此过程中求: (1)轿车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 (2)轿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所做功. ![]() |
|
学习了浮力有关知识后,同学们都已经知道:浮力跟物体所浸在的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但王丽总感到:浮力大小应与物体所在液体的深度有关,并猜想:“深度越深,浮力越大”.于是做了如下实验:她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接近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象. (1)分析图象可知,圆柱体的重力是______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3)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m3; (4)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kg/m3; (5)分析图象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6)分析图象CD段,可得结论:______. ![]() |
|
两个电阻R1、R2并联的总电阻为![]() ![]() |
|
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2.4×10-2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 |
|
去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实现着我国千百年来的嫦娥奔月的神话. (1)发射之前,探月卫星静立在发射架上.若以______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2)火箭点火后,尾部向下喷出高温高压的气体,从而使火箭加速上升.这时嫦娥一号的机械能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向上的推动力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重力. (3)火箭点火后,尾部向下喷出高温高压的气体,从而使火箭加速上升.而在进入月球轨道时,探月器向前喷出气体制动,从而使探月器减速.两种情况都涉及的物理知识是:______; (4)将来登月车到达月球后,在月球的表面上运行时受到的摩擦力和在地球同样的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相比较变小了.你认为理由是:______. |
|
同学们在做教材上的电学实验时,发现2B、HB铅笔芯的软硬不同,其实验效果亦不同.他们猜想铅笔芯的电阻可能与其软硬程度有关.于是同学们做实验来检验其猜想是否正确. (1)林清同学的设计思路如图所示,请指出她设计中的错误和不足. (2)伟鹏同学说:“不如直接用‘伏安法’测量它们的电阻进行比较”.请你写出他的实验方案.要求: ①画出电路图;(铅笔芯用“ ![]() ②写出实验步骤; ③进行分析沦征. ![]() |
|
如图所示,在两个“○”内选填“灯泡”和“电流表”的符号,使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
|
如图所示,重为525N的人躺在死海的水面上悠闲地阅读,她受到海水的浮力是 N,浸入海水中的体积是 m3.(g取10N/kg,ρ海水=1.05×103kg/m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