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生物试题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在树叶上滴加蒸馏水),其中更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方案是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D.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暴露在空气中

 

与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的特点是

A.菌落大,呈绒毛状                      B.菌落小,呈絮状或蜘蛛网状

C.菌落大,呈青绿色                      D.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

 

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

B.哪种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更多一些?哪种环境中少一些?

C.什么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

D.为什么密封的食物中细菌和真菌繁殖很慢?

 

雷达是仿生研究成果之一,其发明创意来自于

A.蜘蛛的结网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乌龟的背甲        D.萤火虫的荧光

 

伸肘时,下列骨骼肌的协作关系正确的是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沙丘鹤用优美舞姿吸引对方              B.马戏团的小猴能准确投篮

C.猫听到开罐头的声音跑向食盘             D.鹦鹉模仿人类说话

 

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动物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5

66

31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动物传递信息的“行为语言”

A.老虎在自己领地周围留下尿液            B.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

C.河蚌受到惊扰时关闭贝壳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下面关于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做法或结论,错误的是

A.实验中要对菜青虫卵进行隔离饲养

B.涂白菜汁和不涂白菜汁的滤纸大小、颜色、形状要一致

C.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菜青虫数量要多,条数要一样

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学习行为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A.蜈蚣             B.蜻蜒             C.苍蝇             D.蜜蜂

 

共805486条记录 当前(77170/80549) 首页 上一页 77165 77166 77167 77168 77169 77170 77171 77172 77173 77174 7717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