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报道,北京、广东两地5月15号先后报告两起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两名患者都是从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委内瑞拉回国人员,目前患者情况稳定,正在接受隔离治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此举属于( ) A. 计划性免疫 B. 保护易感人群 C. 控制传染源 D. 切断传播途径
|
|
|
体表传染的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 ) A.呼吸道粘膜和肺 B.血液和淋巴 C.皮肤和体表粘膜 D.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
|
|
“毛毛虫”与“蝴蝶”分 别是昆虫发育的哪两个时期 A. 若虫、成虫 B. 幼虫、成虫 C. 卵、若虫 D. 幼虫、卵
|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笑一笑,十年少”说明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健康长寿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C.“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是因为牛奶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等营养 D.“是药三分毒”说明药物既能治病,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
|
|
安金用药事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贵药更安全,应是病人首选药 B. 中药无副作用,常吃可防病 C. 增加药剂量,能缩短治疗时间 D. 处方药一定要按医嘱服用
|
|
|
下列生活方式中,属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 控制体重,晚餐尽量不吃主食 B. 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C. 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D. 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按时作息
|
|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植物结构和生理活动,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作答:
(1)将一株长势良好的蚕豆苗放入盛有如图甲所示的烧杯中,测得整个装置重500克,将其置于太阳光下6小时,再次测其重量为490克。该时间段内,蚕豆苗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克。 (2)用镊子撕取一小块蚕豆叶下表皮,将其放在载玻片上的一滴________中,并盖上盖玻片,镜下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结构,结构[c]是________,其开闭是由[b]________控制的。通常情况下,在白天通过结构[c]进出植物体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为保证蚕豆根的正常呼吸,应注意及时给培养液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把蚕豆植株放在三种不同单色光下照射,测得蚕豆植株对各单色光的吸收值如丙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单色光中最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若只用绿光照射蚕豆植株,一段时间后发现植株死亡,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
|
果果是个爱钻研的学生,他利用矿泉水瓶做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生理作用的实验.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1)将A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液面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叶片进行了_______作用.同时发现叶脉变红,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中的_____运输到叶片. (2)B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的_____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将B装置中的气体通入到C装置清水中,再将C装置塑料瓶稍捏扁,关上输液器开关,拧紧瓶盖,光照3﹣4小时.C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_____,该气体是金鱼藻在_____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
|
|
|
如图中A是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B是植物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示意图,甲为细胞内有关结构,a、b分别表示某种气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__________作用散失,其失水的“门户”是图A中的[ ]________,通常情况下,此“门户”在夜幕降临时,大多数________(填“张开”或“闭合”)。 (2)若图B中a、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则甲代表的结构是________,此时细胞内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为________作用,该项生命活动能合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_,并能维持大气中的________平衡。 (3)若b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图B表示细胞内正在进行________作用,其主要意义是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
|
|
|
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并记录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下表,并将表中数据转换成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泡中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__。 (2)实际上,在本实验中的光照条件下,金鱼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了H作用,即________(填“蒸腾”或“呼吸”)作用。但由于H作用的强度比光合作用的强度要_____(填“强”或“弱”),所以,此时只检测到植物的光合作用。 (3)当H作用的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时,金鱼藻的生理状况对应曲线图的_________(填“E点”或“F点”或“G点”)状态。 (4)从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提高____________强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