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的诗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所描述的两种动物都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①体表覆羽②前肢变为翼③有喙和齿④盲肠发达⑤体温恒定⑥卵有硬壳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该诗中描述的景象在很多地方越来越难见到,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域面积缩减 B.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C. 青蛙之间的斗争加剧 D. 人类的大量捕杀
|
|
气体进入昆虫体内的门户是( ) A. 体表 B. 口 C. 体节间缝隙 D. 气门
|
|
人体感染蛔虫病的基本途径应该是( ) ①人误食了沾有虫卵的食物 ②受精卵随人粪便排出体外 ③雌雄成虫在人体内交配后产下受精卵 ④具有感染性的虫卵在人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A. ①③④② B. ①④③② C. ③①④② D. ④③①②
|
|
下列关于扁形动物,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华枝睾吸虫是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的 B. 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是钉螺 C. 自由生活的动物包括涡虫和绦虫 D. 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
|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结论是: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蚂蚁是昆虫纲动物,体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
|
请回答蜜蜂群体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蜜蜂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3种蜂,它们分工明确,相依为命,这体现出蜜蜂的________行为。 (2)工蜂经常采食花蜜,它们的运动方式主要是________,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是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受体内的_________所控制的。 (3)当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与敌人战斗,从功能上看这是_________行为。 (4)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了动物存活和_________的机会。
|
|
在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中,下列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的是( ) A. 将实验结果告诉他人并进行比较 B. 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C. 在培养皿的两端放少许面粉和少许糖 D. 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
|
|
如图是同一实验条件下不同的动物所需要的“尝试与错误”次数的曲线图,由此可知下列行为的生理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的是( ) ①蚯蚓走迷宫 ②猩猩设法取高处的香蕉 ③鸡绕道取食 ④小学生的识字学习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①③②④
|
|
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 A. 雌性美国白蛾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来交尾 B. 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 C. 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D. 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