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试题
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查时,教师给了同学们1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炭粉或者是这两种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
假设1成立
假设2成立
假设3成立
(1)提出假设:假设1:黑色粉末是炭粉;
假设2:______
假设3: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上表,请你完成上表.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物质为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4)拓展:为了进一步探究炭粉和氧化铜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如下实验:将此黑色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你回答:
①烧杯中______(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绿色化学”强调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能源、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化学实验设计应该尽可能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manfen5.com 满分网
(1)图1实验不符合“绿色化学”要求,这是因为反应产物会______
若实验前往集气瓶中加适量的NaOH溶液,再进行实验,较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图2是小强设计的CO还原CuO实验.该实验符合“绿色化学”要求,体现在:
______
______
蛋糕等食品包装中的除氧剂是一种黑色粉末状的固体,失效后带有红褐色.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其主要成份,将一包未变质的除氧剂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稀盐酸中,发现大量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淡绿色,固体逐渐变红.请回答:
(1)该除氧剂的主要成份是   
(2)为了验证上述推断是否正确,可以用到一种物理方法,即   
(3)试写现该氧化剂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据报道,2004年4月16日凌晨,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Cl2)泄漏事故.厂区周边300m范围内弥漫着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消防官兵立即进行了处理.已知氯气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请回答:
(1)写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2)可有效地处理氯气的物质是     (填编号).
①水  ②石灰水  ③稀盐酸  ④食盐水
(3)当上述事故发生时,当地居民采取的应急措施之一是   
26、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P2O5
manfen5.com 满分网
2003年8月以来,我国齐齐哈尔等地相继发生了侵华日军遗留的芥子气泄漏伤人事件.芥子气化学式为(C4H8Cl2S),求:
(1)芥子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2)芥子气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
B.向某种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是盐酸
C.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
D.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定其pH
为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变废为宝,2004年5月初,贵阳市将中山路、神奇路上的垃圾箱全部更换为分类回收垃圾箱.此次摆放的垃圾箱分类标志明显,绿色箱用来装可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再利用垃圾.以下物质应扔进黄色垃圾箱的是( )
A.废旧报纸
B.果皮
C.铝制饮料罐
D.废旧电池
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过滤时,漏斗的下端尖嘴部紧贴烧杯的内壁
C.测某溶液的pH时,先用水湿润pH试纸,再将被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
D.少量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下列化学仪器中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
A.蒸发皿
B.试管
C.烧瓶
D.量筒
共654669条记录 当前(50243/65467) 首页 上一页 50238 50239 50240 50241 50242 50243 50244 50245 50246 50247 5024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