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图中甲、乙、丙是氧化物,A、B是单质,C是酸,D是碱,E是盐,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已知:A是世界上年产量最多的金属; B、丙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丙有剧毒;E的水溶液呈蓝色,且含有不能与Ba2+共存的阴离子;甲是A锈蚀的主要成分,通常为红褐色;乙是黑色粉未. (1)①人们曾把B叫做“养气”,其化学式为:______; ②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乙______;D______; ③C与D作用生成______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写出丙→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Fe+3CO2  
            		                
		                         | 
	                        |
|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配制溶液时最常用的______. ②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2)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处,可取水直接饮用.所供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 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下同),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_.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3)降雨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环节.酸雨是由______[气体或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所形成. A、B、C三个地区雨水的pH如右图所示,其中______地区的雨水是酸雨. (4)电解水时,加入少量NaOH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将0.1gNaOH溶解在99.9g水里,接通直流电源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放出的气体是______,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变为0.2%时,有______g水被分解.  
            		                
		                         | 
	                        |
| 
		                            按下列要求写出以下叙述中①~④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市售紫葡萄的表皮上常附有一种浅蓝色的斑点,它是为了防治葡萄霉菌而喷洒的农药波尔多液.①波尔多液可由硫酸铜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制得;②配制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③石灰水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得到;④而生石灰可由煅烧石灰石得到. (1)化合反应 ; (2)分解反应 ; (3)置换反应 ; (4)复分解反应 .  | 
	                        |
| 
		                            化学不仅为人类生活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而且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燃料的燃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在煤气、沼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 . (2)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他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现有①黄瓜 ②大豆 ③淀粉 ④鸡蛋,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 (3)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但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数量是巨大的,造成钢铁锈蚀的原因是 . (4)塑料、合成纤维、 等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其中废弃塑料也带来了“白色污染”的环境问题,为了避免“白色污染”我们可以做的是 .  | 
	                        |
|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定不同区域地段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提出问题]不同地段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是否相同? [设计实验] (1)选择测试试剂.原理: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 A.用蒸馏水、酚酞试剂、稀氨水配制的测试液,该测试液呈 色. B.用蒸馏水、酚酞试剂、稀氢氧化钠溶液配制的测试液. 实验:用试管分别取10mL上述测试液,通过玻璃管向测试液中吹气,其中之一的溶液会很快褪色,另一溶液不褪色.不能褪色的测试液是(填编号A或B) . (2)将得到的测试液应 保存在细口瓶中,贴上标签; (3)测定不同区域地段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实验方案:①用50mL注射器吸取10mL测试液,在测试地段抽气到50mL刻度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入口,用力震荡注射器2~3分钟;②然后将注射器吸入口向上,小心将余气排出;③再重复上述操作若干次,直至注射器内测试液恰好褪色,记下抽气的次数. [实验记录] 
 [反思质疑]能否根据实验记录,确定校门外交通主干道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一定最高? [交流讨论]校门外交通主干道上有许多机动车辆通行,这是造成抽气次数最少的主要原因.使用汽油或柴油为燃料的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 、含铅化合物和 等.因此,需要进一步通过实验,排除 .  | 
	                        |||||||||||||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3)实验室收集氢气可用D或E装置的原因分别是 . (4)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 .  | 
	                        |
		                            下图中“→”表示由某一物质只经一步反应即可制得另一物质,下表的选项中,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 A.选A B.选B C.选C D.选D  | 
	                        |||||||||||||||||||||||||||||||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
| 
		                            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某白色固体化合物溶于水,向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溶液呈红色,证明这种白色固体化合物一定是碱 B.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镁、硫酸铜和硝酸钾这四种溶液 C.向某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这种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 D.向某瓶无色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出现木条火焰熄灭的现象,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
		                            反应如图所示: 在左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中,50g  和20g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 . 若10g 和10g  反应,生成 的质量是( )A.12g B.2g C.5g D.15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