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Mg、F、Si B.盐:纯碱、小苏打、硫酸铝 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D.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 |
|
|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称取氯化钠C. ![]() 过滤 D. ![]() 制取氧气 |
|
|
下列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3:4:3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76 D.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
|
|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食盐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D.用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
|
|
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应选用的标志是( ) A. ![]() B. ![]() 当心爆炸 C. ![]() D. ![]() |
|
|
“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 ) A.酸雨 B.白色污染 C.臭氧层破坏 D.温室效应 |
|
|
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蜡炬成灰 C.花香四溢 D.滴水成冰 |
|
|
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以加快电解的速率. (1)实验室现有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 溶液进行电解水的实验,需加水______g. (2)一段时间后,测得正极产生16g氧气,则负极产生的氢气是多少克?(要求利 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3)此时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
|
|
老师每次做有关镁的实验时都会强调: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拿出的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MgO;小赵认为可能是Mg2(OH)2CO3;小花认为可能是Mg(OH)2. 小赵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一其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及分析:小赵按图l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 ![]() (1)实验后,小赵认为小花的猜测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 (2)小赵为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判断,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试管中镁条基本无变化.由此可认为:参与镁形成灰黑色的“外衣”的物质之一是______. (3)查阅资料得出结论:Mg(OH)2和Mg2(OH)2 CO3都可以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请你写出Mg2(OH)2 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MgO+H2O+CO2↑ |
|
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装置来制取气体,甲是常用的发生装置,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 (2)制取氧气时,在装置甲的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在分液漏斗中应加入的是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H2O+O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