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质当时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 A.马踏飞燕(青铜器) B.龙泉剑(铁器) C.金缕衣 D.塑料器具 |
|
黄铜是铜锌的合金,可以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g该黄铜样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2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4g.请计算: (1)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
|
为了使饮料、果冻呈现出不同口味,制作时会向其中加入人工合成香精.人工合成香精一般多由酯类物质溶于酒精配制而成,如菠萝果冻的香味,主要是加入了以丁酸乙酯(C3H7COOC2H5)为主的人工合成香精.请计算: (1)每个丁酸乙酯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 (2)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
|
生石灰(CaO)在生活中常用作干燥剂,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久置后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取部分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______.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含有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是否还含有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并进行以下实验: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______. |
|||||||||||||||||||||||||||||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完成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KCl+3O2↑ |
|
小孟同学为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2SO4、CaCl2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的名称: . (2)沉淀D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3)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 反应(填反应类型). (4)反应③中如果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对所得氯化钠固体的纯度 (填“有”或“没有”)影响. |
|
已知反应: (1)3H2+Fe2O3 ![]() (2)3CO+Fe2O3 ![]() H2和CO在这两个反应中均将Fe2O3还原为Fe,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1)请你分析上述反应,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情况,归纳出化学反应中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规律 . (2)请根据你得出的规律,判断反应:Mg+CuCl2═MgCl2+Cu中的还原剂是 . (3)在化学反应中与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相反的物质,被称为氧化剂,则化学反应:Cl2+2NaBr=Br2+2NaCl中的氧化剂是 . |
|
“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若“○”表示一个氧原子,则“ ![]() (2)小马同学用分子的观念对下列宏观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慢 E.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而碘化钾不能,是因为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
|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在一定温度下,当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甲时,通过 提纯乙.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 |
|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取残渣于小烧杯中,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若有气泡冒出,则残渣中含有的金属是 ;若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均填化学符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