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信息:2Na+C12![]() ![]()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可利用钠与氯气的反应原理生产大量食盐, ②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④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
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下列实验现象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 A.天平指针开始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 B.只有铁粉有剩余 C.天平指针最终偏向放锌粉的烧杯一边 D.只有锌粉有剩余 |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光亮的铁丝做如图所示实验.放置1~2周后,可观察到装置甲、乙中铁丝无明显变化;装置丙中铁丝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约![]() ![]() 通过实验,该小组得出了如下结论:①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②空气中氧气约占 ![]() 该小组还作出了以下猜测: ⑤用表面镀铬的铁丝进行实验丙,放置1~2周后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上述结论及猜测中,正确且合理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
|
司机酒后驾车容易肇事,因此交通法规禁止酒后驾车.有一种科学、简便的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方法,就是利用三氧化铬(CrO3,红色)与乙醇反应生成与不同颜色的物质X进行判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rO3+3C2H5OH+3H2SO4═X+3CH3CHO+6H2O 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2S3 |
|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
|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离子的是( ) ①H2O2; ②Si; ③SO42-; ④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③⑤ |
|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C.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D.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
|
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燃料![]() ![]()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均为物理变化 |
|
我市某校初三(1)班学生去湖光岩春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为了检测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讲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
(1)10.0g样品与45g盐酸充分反应后,盐酸是否还剩余______(填“是”或“否”),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10.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
|||||||||||||||||||||
小红家从农贸市场买回一包化肥,化肥包装上的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肥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2)该化肥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3)该化肥的含氮应该是______(结果保留到0.1%),说明此标签有错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