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拧干衣服 B.写粉笔字 C.燃放烟花 D.粉碎废纸 |
|
2011年9月,高露洁牙膏被曝含有致癌物“三氯生”而引起消费者的焦虑,于是同学们开展了对牙膏成分及作用的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得知:![]() (1)三氯生是种广泛用于洗涤剂和医疗消毒的抗菌剂.针对这起“三氯生”传闻,相关专家已表示,目前还没有科学研究可以证明牙膏中的三氯生会致癌,使用浓度不超过0.3%的三氯生是安全的.下列认识缺乏科学性的是______: A.停止购买和使用高露洁产品 B.使用了化学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都有危害 C.物质对人体的影响与摄入量有关,量变引起质变 D.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有关化学的事件,我们要进行理性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2)很多品牌牙膏都标有“含氟”字样,其中的“氟”是指______: A.氟单质 B.氟元素 C.氟原子 ![]() (3)牙膏去污主要是利用了摩擦作用.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碳酸钙,为了检验并测定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取了10g牙膏,加入足量稀盐酸并搅拌.实验过程中记录并处理数据形成如图曲线: ①计算10g牙膏中碳酸钙的物质的量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②该品牌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牙膏中的轻质碳酸钙可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转化流程: 已知: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 ![]() ①气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反应池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制取轻质碳酸钙时,B最好为______(选填“石灰乳”或“澄清石灰水”);将气体A通入反应池1中时,最好对池中物质进行微热,目的是防止生成______(写化学式). ③结合整个转化流程,对比反应池1和反应池2制取碳酸钙的方法,前者更加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理由是______. |
|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同学们做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 (1)甲组在实验过程中测定了其中一种溶液的pH变化,由图可知,该小组同学测定的是______溶液的pH变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取了右图中A点所得溶液,加入试剂______(填序号),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Ⅰ.BaCl2溶液Ⅱ.Fe2(SO4)3溶液Ⅲ.CuSO4溶液 结论:酸碱没有恰好中和,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2)乙组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可观察到______. 结论:酸碱可能恰好中和,也可能硫酸过量. 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乙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则硫酸过量; 方案二:取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你认为上述两种方案,哪种不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 |
|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其中甲、乙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丙为气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 ; (2)甲、乙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但性质不同,原因是 ;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常用反应①而不用反应②的原因是 . (4)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装置: ①请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b ;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和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的一组装置为 . ③某同学用E装置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种) . |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彩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4)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选填A、B、C、D)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以上都不变. ![]() |
|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1)用化学方法可将过度排放的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实现以下转化:CO2+H2 ![]() (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 ![]() 由“ ![]() ![]() ![]() (3)相同的反应物,若其质量比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化学变化.例如:C+O2 ![]() ![]() ![]() |
|
蜜饯中添加山梨酸钾(C6H7KO2)可延长其保质期.山梨酸钾(C6H7KO2)是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molC6H7KO2中含钾原子 个. | |
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H2、CO、CO2中的一种或多种.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无明显现象;通过灼热的CuO,有红色物质生成;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通过NaOH溶液时,气体体积明显减少.对混合气体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①H2 和CO ②H2O和CO ③CO和CO2④H2 和CO2 ⑤H2、CO和 CO2.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 |
|
能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且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的装置是( ) A. ![]() B. ![]() C. ![]() D. ![]() |
|
下列实验事实合理的是( ) A.用10mL量筒取6.53mL的水 B.用广泛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为5.5 C.用20克氯化钠和100克水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 D.用温度计测定酸和碱反应后的温度升高了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