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调味品,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 (1)写出A、B的化学式:A ,B . (2)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图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写出一种)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4)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_(选填A、B、C、D)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 |
|
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_进行检验. (4)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
|
r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A.盐酸 B.纯碱 C.新制氢氧化铜 D.碘化钾淀粉溶液 E.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2)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 ; (3)“白色污染”物是指 ;(4)常用来检验食盐是否加碘的是 ; (5)测定患者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物质是 . |
|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K2CO3:加适量稀HCl B.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加适量稀HCl C.除去CaCO3中混有的CaCl2:加水→过滤→洗涤→干燥 D.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
|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 ![]() 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 ![]()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 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 |
|
通过置换反应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通过实验来比较铜、铝、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现有铜、铝、汞的三种单质,如果另外只选用一种试剂达到实验目的,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稀硫酸 B.氯化铝溶液 C.硝酸汞溶液 D.硫酸铜溶液 |
|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 B.钠为非金属元素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 g D.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
|
实验室中的试剂常因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 B.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C.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D.浓盐酸变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
|
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在2009年2月24日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毁,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D.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
|